我國制藥板塊藥企銷售費用極高,A股上市企業最為明顯
A股制藥板塊銷售費用遠高于其他行業
Wind數據顯示,2017年A股制藥板塊共171家公司,銷售費用共1298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5%,遠高于其他行業。人均方面,2017年A股制藥板塊共有17萬銷售人員,人均銷售費用74萬元,僅次于材料及能源行業。
A股制藥板塊銷售及管理費用高于國際藥企
由于創新藥需要學術推廣,其銷售費用高于仿制藥。但通過對比發現,以仿制藥為主的中國藥企銷售和管理費用高于以創新藥為主的跨國藥企。2017年,中國A股制藥板塊銷售和管理費用占比為37%,全球TOP20藥企銷售和管理費用占比為28%,相差9個百分點。
銷售費用極高背后灰色收入高
除行業特殊性和國情外,極高的銷售費用到底流向了哪里?據調查,我國藥企的銷售費用非正當六大流向包括公關招標機構費用、公關醫院相關負責人費用、醫生回扣、醫藥代表提成、過票成本和統方費用。
醫院院長、藥事委員會、藥劑科擁有醫院藥品采購目錄的決定權,因此成為藥企的公關對象。由于醫院院長、藥事委員會、藥劑科人員較少,受賄額度較大,在近年查處的案件中涉案金額基本在百萬以上,甚至過億,引起了較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定價與支付主體不統一造成定價權利濫用及“尋租”
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前,支付主體醫?;鹬饕扇松绮恐鲗В覈蟛糠炙幤范▋r權主體在招投標機構,由衛計委主導,二者不統一導致招投標機構自身沒有動力降低藥價、節約藥費,極大地造成了定價全力濫用及“尋租”。
2018年3月,國務院進行了機構改革,決定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按照“誰付費、誰操盤”的原則,全面接管人社部、衛計委、發改委、民政部中涉及醫保基金、醫保目錄、招投標的多項職能,被稱為“超級醫保局”,定價與支付主體實現統一。
——公立醫院在銷售端的壟斷地位
公立醫院在銷售端的壟斷地位直接導致了藥品采購權的尋租及醫生回扣。目前,我國藥品銷售市場共有三大終端:公立醫院、零售藥店及基層醫院,其中公立醫院市占率近70%,處于壟斷地位。由于公立醫院以處方藥銷售為主,非處方藥較少,其在處方藥市場的壟斷地位更加突出。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