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資分析 行業進入資本低潮期
互聯網醫療行業進入資本低潮期
據《中國互聯網健康醫療發展報告(2018)》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行業投資案例數量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2014年以來,在政策支持和資本追捧的共振下,誕生了一大批利用互聯網手段圍繞患者、醫生、醫院展開的創業項目,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呈現井噴的發展現象。
然而進入2016年后,受商業模式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的影響,互聯網醫療發展已經進人瓶頸期。2016年底,就醫160、尋醫問藥、好大夫在線,互聯網醫療老牌勁旅的裁員傳聞此起彼伏;藥給力、傳太醫,后起之秀倒閉收縮嘆息不斷。
2017年開始,互聯網醫療的投融資逐漸遇冷,全年投資案例僅176起,較2016年縮水了43.8%,互聯網醫療在經歷過火熱又回歸冷寂。從2014年"移動醫療創業元年",到2017年開始的資本低潮,互聯網醫療在短短兩年內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
互聯網醫療市場早期投資占主導
就融資階段而言,2017年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案例主要集中在早期。其中,A輪融資案例最多,達到了73起,占比43.5%;其次是B輪融資,案例數量為35,占比19.9%;天使輪融資案例數量也達到了29起,占比16.5%;B輪以后的融資案例只有1起,B輪以后成功融資案例數的稀缺,代表了互聯網醫療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企業要成功走到成熟期仍然是件艱難的事。
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成最熱門領域
2017年,互聯網醫療行業共有134起融資成功的案例披露企業名稱,這些企業分布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線上檢測服務、健康管理、醫療信息及掛號服務、在線問診、醫藥電商、醫療教育、移動醫療、分級診療、媒體/社區等十大細分領域。其中,人工智能輔助診斷作為2017年互聯網醫療最熱門的融資領域,共有45起融資案例發生,占33.6%;線上檢測服務是第二大熱門融資領域,其融資案例數量也達到了31起。
北京市融資案例數量居各地之首
2017年的互聯網醫療行業176起融資交易里,融資企業分布于多個省份,另有3起案例未披露企業所在地域。北京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以76起融資居各地之首,占所有地域融資案例數的43.2%,連續幾年保持領先地位。廣東省和上海市的融資案例數量為34起和33起,分別居第二位、第三位。這些地區,一方面創業生態完善,另一方面醫療資源豐富,從而更容易獲得融資。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創新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第一章首先分析互聯網+對中國醫療行業的重構與推動。第二章從患者、醫生及醫院等不同角度并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互聯網+醫療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第三章主要分析互聯網+醫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