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點地區機器人行業發展分析 長三角產業鏈布局優勢顯著
截止到2017年12月底,全國機器人企業的總數為6472家。2017年全國范圍新增企業數量為1706家,全年增長率為35.8%。企業數量超過50家的共有23個省市,其中廣東省機器人企業數量達到1306家,位居全國首位。分地區來看,長三角經濟圈機器人企業數量達到2309家,占機器人企業數量的比重達到35.68%。
長三角:產業鏈布局優勢顯著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工業機器人產業起步早、發展基礎較為雄厚,在上海、昆山、常州、徐州、南京等地已形成集聚效應。
全球機器人巨頭均在長三角特別是上海設有總部或基地,對長三角地區的產業效益貢獻巨大,憑借規模效益、先進軟硬件設計和生產能力,保持技術、市場優勢,占據消費機器人高端和高附加值市場。同時,國內企業也紛紛落戶長三角地區。形成了研發、生產、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幾局了一批本體和功能部件企業、系統集成商和相關科研院所。
長三角地區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機器人產業鏈,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珠三角:產業發展效益全國領先
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地區,區域內深圳、廣州、東莞、順德等地區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已逐步形成多點發展、協同推進關系。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應用市場較為廣闊、基礎技術發展實力較強,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
珠三角的確機器人本體研發及生產企業占比低于長三角和京津翼等地區,高端產品收入占比也沒有優勢,但平均零部件國產化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珠三角地區在數控機床領域有比較好的基礎,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特別在機器人控制系統和伺服系統的相關技術處在全國領先位置。隨著工業機器人市場和技術的日臻成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逐步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
除此之外,珠三角地區人才環境在全國處于中游位置,與長三角和京津翼地區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京津冀:區域協同助推產業智能化發展
京津翼地區是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發展基地,區域內北京、天津、河北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已逐步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關系、京津翼三地在機器人產業鏈、智力資源、創新平臺、應用開發和政策環境等方面各有優勢,集聚發展態勢顯著。
京津翼地區在持續打造以智能機器人為主要方向的創新平臺。北京在人形機器人、操作系統等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智能家用服務機器人不斷興起,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不斷優化,已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天津在智能服務機器人方向已形成智能平衡車、水下特種機器人的產業集聚;河北唐山已成為金屬焊接、礦用探險等行業機器人研發基地。京津翼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處于全國中游水平,部分重點企業已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但達不到零部件仍需進口。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工業機器人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