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綜藝崛起 文化類綜藝節目意外走紅
綜藝節目收視總量有所下滑
2012-2017年的綜藝節目全年人均收視時長,整體上收視呈現下滑趨勢。其中,在2017年,中國綜藝市場監管收緊,受上半年的“限韓令”,以及下半年的“停播下架”的影響,2017年,綜藝節目收視量下降最為厲害。2017年人均收視時長為5384分鐘,同比下降23.2%。
2017年中國綜藝節目整體呈現以下三大特點:
以“綜N代”為首的電視綜藝集體失色
2017年上半年,電視綜藝節目收視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不及電視劇對頻道整體收視的拉動能力。綜藝節目播出時長占總節目時長的6%,相比去年同期水平小幅下滑。從收視效果看,超過六成節目收視低于0.5%,收視成績相對較好的節目一般是“綜N代”,節目創新面臨瓶頸。從數量分布看,2017年上半年收視率過1%的僅有25檔,其中戶外競技類有7檔,室內競技類有14檔,其他非競技類合計4檔。
例如,2017年夏季音樂類節目《中國新歌聲2》與《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的“冷熱不同天”,成為2017年以“綜N代”為首的電視綜藝與新生力量網綜勢力增減的最好縮影。
網絡綜藝悄然崛起
在2017年的綜藝節目播放量TOP10中,《明日之子》以41.5億的播放量位居榜首,位居第二、三的分別是《中國游有嘻哈》和《明星大偵探2》;除《單身戰爭》外,其余9檔綜藝節目的播放量均超過10億次。
網絡綜藝節目不僅在播放量表現突出,在質量上也顯示出質的飛躍,投資成本、播放量及互聯網熱度等數據不斷刷新,開發模式也從傳統的系列開發、季播開發演變為以平臺自制節目為核心的IP養成,并圍繞IP進行全產業鏈開發,使節目IP能量最大化,網綜市場開始顯現出較強的范圍經濟效應。
政策導向刺激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興起
由于受2017年的政策調控,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大環境。廣電總局鼓勵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類節目。
在政策引導下,文化類綜藝節目在2017年迎來了爆發。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各大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推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數量超過50檔。
從收視率來看,中央電視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更受歡迎。由于國家平臺的特殊性,央視擁有最廣泛的收視人群,傳播優勢加之節目本身有創意、制作精良,因而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收視成績。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綜藝節目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綜藝節目行業發展環境和現狀;中國綜藝節目首飾及受眾群體分析;中國綜藝節目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國內外綜藝節目模式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綜藝節目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