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行業迎來良好發展契機 背后因這五大“助燃劑”
政策大力支持冷鏈物流發展
2017年以來,政府對冷鏈物流的關注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意見》首次提出要著力構建“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要,促進農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費安全。
同年8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國辦《意見》提出的思想和政策;10月,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再次明確了供應鏈已經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
進入2018年后,政策支持力度不減。2018年4月,商務部辦公廳、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復制推廣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模式的通知》,確定了31個試點城市和285家試點企業參與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
居民收入增加促進冷鏈建設
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費意愿也在同步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
根據國際經驗,冷庫容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美元時,冷鏈設施建設和冷鏈物流的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雖然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尚未跨過8000美元大關,但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8000美元標準,這些城市將會在2018-2020年進入冷鏈物流體系大發展時期;隨之而來的,是2020-2025年中小型城市的冷鏈物流機遇期。
飲食結構變化及食品安全拉動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鎮居民的飲食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冷凍食品在食品結構中的占比提高。冷凍食品中,冷凍水產品2017年全國銷售額超過3770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魚糜制品的銷量增幅較大,行業規模達到761億元。速凍米面銷售額超過1041億元,同比增長7.9%;生產速凍米面食品568.2萬噸,同比增長5.9%。冷凍飲品銷售額超過471.71億元,同比增長14.5%,生產冷凍飲品378.2萬噸,同比增長7.2%。冷凍食品銷售額的增長直接推進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不僅是食品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居民關注的食品問題也集中在了食品安全問題上。據調查顯示,70%的中國受訪者有特定的飲食需求,82%的人愿意為不含不良成分的事物支付更高價格。而冷鏈物流對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因此食品安全問題也拉動了冷鏈設施的建設。
生鮮電商崛起刺激冷鏈需求增長
電商平臺的崛起無疑是冷鏈物流發展的絕佳契機,一方面,互聯網有效降低了信息獲取的成本,平臺商業模式為供需雙方提供了直接接觸的渠道,降低了企業的銷售成本;另一方面,電商交易額的爆發式增長,尤其是生鮮電商逐漸成氣候,為冷鏈物流企業帶來了大量訂單。
2017年,生鮮電商交易額為1418億元,同比增長55.14%,線上市場滲透率繼續提升,達到7.92%,水果、奶制品、海鮮水產為消費者在線上常買的3種生鮮品類。預計到2020年,生鮮電商交易額將達到4692億元,滲透率提升至21.74%。
集中度提升利好中長期發展
2010年至今,冷鏈行業的并購重組項目較多,以大集團兼并小企業為主,主要的目的是拓寬業務范疇、布局冷鏈行業。布局冷鏈行業的大型集團類型多樣,有順豐、萬科物流這類物流企業,也有新希望這類農產品產銷集團。
但總體來說,并購重組的活躍將促進行業資源重新分配,向具有雄厚經濟實力和運營能力的大型集團聚攏。隨著巨頭企業的入場,未來冷鏈行業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但集中度勢必提升,這對行業中游設備制造企業來說是一個中長期利好。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冷鏈物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