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智能硬件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智能家居生態壁壘將打破【組圖】
行業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自2015年起,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創新動力減弱,產業進入了有限創新、有限增長的成熟階段,已成型的巨大產能迫切尋覓新的增長點,掀起了新興智能硬件的創新浪潮。雖然智能手表、智能家居、VR/AR陸續成為探索熱點,也迸發出創新火花,但迄今為止,業界尚未出現一個媲美手機的新平臺。
2017年,伴隨著人工智能與專有器件技術的共同發展,從業企業在大眾消費、行業應用市場中各施所長,打磨針對細分市場和特定場景的產品與服務,智能硬件的商業化前景更加廣闊,智能手機、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無人機與智能家居紛紛迎來功能升級、市場擴張的發展機遇,智能應用服務也從大眾消費步入行業應用。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消費者觀念更新,各種智能硬件產品層出不窮,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全球智能硬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全球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2140億美元。
可穿戴設備尚未成熟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可穿戴設備,仍然屬于技術沉淀期,在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就過早地推向市場。數據顯示,在購買智能手表的用戶中,使用時間1年以內的占76.9%,而30.8%的用戶持續使用時間不超過1個月,使用超過1年的用戶占23.1%。
智能手表使用時間之所以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是此前各大廠商的智能手表均是手機的屏幕延伸加上部分健康功能,而未完善的功能對消費者而言顯得有些雞肋,智能手表既不可能替代手機,而健康功能也僅僅是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智能手表的定位就顯得略為尷尬。
不過智能手表最主要作用依舊是主動向用戶提供可瀏覽的信息,相比手機它的便利性更明顯。其次,智能手表將為用戶之間提供新的通信方式。第三,智能手表操作系統將強調連接,不僅是用戶之間的連接,也是佩戴者與其他智能設備和系統之間的連接。最后,智能手表會在健康和檢測潛在疾病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各大廠商對智能手表研發投入增加,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趨于強大和完善,銷量也將不斷上升。IDC預計2018年,智能手表出貨量將達到7280萬塊,占可穿戴設備總銷量的三分之二。預計到2022年,智能表的總出貨量將達到1.202億塊。
智能家居生態壁壘將打破
圍繞家居智能硬件市場的巨大蛋糕,國內外各巨頭爭相競逐金字塔頂端位置——做成開放的系統平臺開放給開發者。蘋果此前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谷歌旗下Nest、三星旗下的Smart Things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家居開放平臺。國內巨頭布局智能家居沿用同樣的思路,華為開發HiLink,物聯網創新企業Wulian推出的Wlink萬聯平臺,騰訊宣布構建QQ、微信硬件開放平臺的戰略,推動智能硬件連接。
但各個產品、平臺并不配套,使用方法紛繁復雜;采用的無線連接技術多種多樣包括藍牙、NFC、WiFi等并不統一;各生態之間壁壘林立,智能家庭生態系統體驗差、碎片化嚴重因此未來亟需實現多種技術的融合、需要制定統一的生態連接標準。
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占比極小,市場可挖掘潛力巨大。預計到2023年家居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938億元。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硬件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硬件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