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組圖】
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來供應鏈管理領域與金融領域發展的新方向,其產生和發展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主要業務形態有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和戰略關系融資。現階段,我國中小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已有一定體量,2018年預計在8.5萬億元、6.3萬億元,這為開展相應的供應鏈融資提供了基礎。
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已經從初期的摸索階段轉入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3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約為1.4萬億元,到2017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已達1.9萬億元,2018年預計在2.0萬億元左右。
在市場規模快速擴張下,各種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競爭格局也初步顯現,典型的有電商平臺模式、物流平臺模式、軟件企業模式。電商平臺模式以各店鋪在電商平臺上的交易流水賬作為信用額度的風險評估依據,為各店鋪提供貸款,代表企業有阿里巴巴、京東等;物流平臺模式,以物流中貨物、倉單作為抵押物,為各物流客戶提供貸款,代表企業有順風速運、怡亞通等;軟件企業模式通過建立供應鏈云平臺,以下游供應商的應付款、上游經銷商的預付款等信息作為信用額度的評估標準,為供應商、經銷商提供貸款,代表企業有金蝶、漢得信息、用友等。
不過,供應鏈金融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例如,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興事物,還沒有建立起完善并適應其業務特性的風險管理理念,也沒有相應的規范機制,在具體放貸的過程中并不能完全擺脫傳統的授信業務中的抵押擔保理念。
再如,供應鏈金融涉及的企業眾多,這些企業之間相互制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導致供應鏈融資出現混亂和不確定性。另外,由于供應鏈風險還具有擴散的特性,一旦供應鏈上的某一企業經營狀況發生意外,就會導致該節點融資出現問題,極易造成該融資問題迅速蔓延到整個供應鏈,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可見,我國供應鏈金融行業還有很大改善空間,未來可根據不同企業的融資需求設置不同的融資產品、制定科學的內部風險管理程序等方式解決問題。一旦存在的問題逐漸化解,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繼續得以增長,預計到2022年達到2.4萬億元。
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可有效減少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未來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下游批發商和零售商以及終端消費者都將參與到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活動中,使得供應鏈金融的業務規模和范圍進一步擴大,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將更廣闊。
同時,互聯網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融資行為可以在前端環節實現,從而使供應鏈金融有可能從單一產業鏈擴展到整個生態圈。而且信息技術和龐大的數據積累能夠擴展供應鏈金融。有了大數據、云協作等技術支撐,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就能創造新的風險控制手段,使供應鏈金融能夠緊跟資金流向、緊隨整個生產過程和業務走向。
總的來說,供應鏈金融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集中于部分大企業集團的產業鏈中,還有待于向更多的企業集團以及集團與集團之間擴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目前的供應鏈金融還只存在于生產過程中,還沒有向消費領域擴展。如果進一步向消費過程擴展,把消費者的資金運用及其理財行為都納入供應鏈金融的過程中,前景將更為廣闊。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供應鏈金融行業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供應鏈金融行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供應...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