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行業基礎研究缺乏【組圖】
政策大力推動 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我國的裝配式建筑起步晚,施工優勢與自身成本之間的矛盾一直制約著我國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健康發展。其次,技術還不成熟以及管理模式的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行業成本的提高,再加上政策約束力不強,導致很多企業不愿意發展裝配式建筑,由此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發展有一段緩慢時期。
直到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緊接著2017年年底,住建部印發通知,使得裝配式建筑從試點示范走向全面推廣階段,步入高速發展時代。從行業改革發展的布局來看,我國建筑業又向產業現代化目標前進了很多,裝配式建筑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行業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303億元快速增長到2017年的4682億元,預計2018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達到6532億元。
建筑面積逐年增長 區域分布較集中
我國建筑業當前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以現澆建造方式為主的傳統產業,傳統建造方式提供的建筑產品已不能滿足人們對高品質建筑產品的美好需求。為此,我國需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隨著各地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項目落地,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規模不斷壯大。據統計,2012-2017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逐年增長,從2012年的1424.8萬平方米增長到2017年的15240萬平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60.6%,預計2018年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將達到19000萬平方米。
從區域分布看,北京市和山東省裝配式建筑項目較多,占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的比重分別為16%以及15%;其次是上海和江蘇、湖北地區,項目占比分別是14%、13%和7%;浙江省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占比為6%。綜合來看,華東地區仍是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最多的地區,僅上海、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市項目占比就已經達到48%。
行業基礎研究缺乏 可持續發展基礎不良
目前,國內對于裝配式建筑模式的研究僅僅局限于當前的現狀,這就說明,想要使得研究成果更深入,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和人力。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經濟實力之上的。目前,我國的建筑領域不斷引進國際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想要創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須要將建筑模式、監管體系、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素養一同提升,只有整個領域一起提升,才能使創新效果更明顯和準確。建筑領域裝配化的改革,必然會出現一系列問題。裝配式建筑模式的建設離不開設計人員的幫助和經驗支持、建設團隊規定的工期和資金投入,然而以上所講內容只是目前一個理想化的狀態,還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
跟隨“一帶一路”政策走出國門 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我國現有的傳統技術雖然為城鄉建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弊端也十分突出。這說明我國必須結合節能減排的要求并且改變傳統工藝,加快改造步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經過近10年的艱苦奮斗,我國裝配式建筑在世界許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領先地位,概括起來大致有三種模式:一是萬科和元達住宅等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適用于多層、小高層辦公樓等住宅建筑;其次是預制裝配鋼結構,如東南格柵、中堅鋼結構,適用于高層、超高層辦公、酒店等建筑,有些還適用于住宅建筑;三是以長期工業可持續建筑為代表的全鋼預制裝配式建筑,適用于高層和超高層辦公建筑、酒店和公寓建筑。它們完全取代了傳統技術,節能、節約鋼材、節約混凝土、節水。
隨著“一帶一路”總體規劃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除了在國內得到推廣,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將其帶往沿線國家,包括中亞、南洋、西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而這些國家大多數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他們目前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有著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通過和他們互利合作,我國傳統的企業模式不僅能得到轉型升級,還會幫助中國裝配式建筑企業走出去,為它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第一篇為現狀篇:第1章分析了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發展現狀;第2章分析了行業面臨的新形勢;第3章分析了現有企業競爭態勢及策略;第二篇為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規劃篇(3-5年...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