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耳機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現狀分析 耳機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組圖】
一、珠三角地區成為世界的“耳機制造中心”
耳機最初主要是配合電話或無線電使用,但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現在耳機多用于手機、隨身聽、收音機、可攜式電玩和數位音訊播放器等。耳機產生于上世紀20年代,之后被廣泛用于情報部門和軍事用途,戰爭結束后耳機開始大面積進入消費市場。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視聽娛樂產業和消費電子產業的迅速發展,耳機、音箱作為隨身聽、電視、家庭音響、個人電腦的配套使用設備。近年來,消費電子廠商和互聯網公司在智能設備普及、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的浪潮中,也紛紛進入電聲產業當中,推動電聲產業在技術、規模、應用領域上持續發展。
耳機作為商品大面積進入中國是上世紀90年初,當時耳機僅能滿足最基本的“出聲”需求。隨著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和技術轉移,我國電聲元器件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步掌握了電聲元件到終端電聲產品的多項生產技術,開始逐步從速度數量型的OEM階段向質量效益型的ODM階段轉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聲工業體系和相關產業鏈。基于勞動力、資源和區域的優勢,我國電聲行業具備明顯的制造優勢,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規模和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憑借硬件制造能力、勞動力成本優勢,珠三角地區正成為世界的“耳機制造中心”。
近年來,伴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便攜式媒體播放器、虛擬現實設備等數碼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發展和電聲產業的大規模國際轉移,代表電聲高端水平的微型電聲元器件和消費類電聲產品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
二、無線耳機市場占有率逐漸提升,成為未來耳機市場增量的主要來源
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耳機生產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耳機產業鏈。近年來,隨著社會娛樂生活逐漸豐富及各種智能終端逐漸普及,中國也逐漸發展成為主要的耳機消費市場之一,耳機市場規模明顯擴大。據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耳機行業總產值達到約728.66億元,較2016年增長23.05%。
隨著耳機制造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生產制造的精細化和穩定性不斷增強,耳機的生產供應能力得到了提高。據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耳機行業總產量達到約36.33億條,較2016年增長9.11%。
在耳機工藝技術進步、產品細分程度提高等因素影響下,中國耳機市場需求將逐漸被釋放,在全球耳機行業的競爭地位也將逐步提高。
隨著藍牙、WiFi等無線傳輸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傳輸速率、功耗、穩定性等方面逐漸滿足了電聲產品的需求,使用無線傳輸技術的無線耳機漸趨成熟。在集成電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無線耳機采用的智能芯片的性能和功能都在逐步提升,在實現無線傳輸立體聲信號,提高連接效率和穩定性,提升音質的同時,還極大地提升了無線耳機的續航能力。由于無線耳機天然的便攜性優勢,使其在移動娛樂、移動辦公、運動健身等多個應用場景下逐漸普及,使得消費者對無線耳機的需求不斷增長。近年來,智能手機輕薄化趨勢明顯,高端智能手機紛紛取消3.5mm有線耳機接口,也進一步刺激了無線耳機的市場需求。現代耳機特別是高端藍牙耳機已成為高度集成的電子產品,附加值明顯提升,據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無線耳機平均售價超過有線耳機的十倍。
據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無線耳機的產值達到363.98億元,同比增長73.58%,占耳機行業總產值的49.95%;產量為2.72億條,同比增長52.19%,占耳機總產量的7.49%。
三、歐美、日本占據全球高端品牌
目前,主要的耳機品牌廠商多集中在歐美和日本,美國有高斯(KOSS)、歌德(GRADO)、SHURE(舒爾)、ALESSANDRO(愛麗絲)和ETYMOTIC(音特美)五大品牌;日本有鐵三角(AUDIO-TECHNICA)、STAX和索尼三大品牌;德國有拜亞動力(BEYERDYNAMIC)、森海塞爾(SENNHEISER)、MBQUART(德國歌德)等品牌;其他歐洲品牌有奧地利AKG、丹麥的Jabra、荷蘭的PHILIPS、瑞士的ERGO等。
自創耳機品牌商、智能終端廠商、耳機生產商是推動中國本土耳機品牌崛起的三支重要力量。目前各大國外耳機品牌除了旗艦級產品自行掌握核心工藝外,其余大部分產品都是在中國設計和制造。OEM/ODM代工廠可以憑借制造工藝上的優勢,加強技術端投入,進而開發自主品牌。隨著智能手機與數字音樂的發展觸到創新“天花板”,無論從軟件角度、硬件角度,還是盈利角度,能交叉銷售的耳機產品都成為各大廠商發展的主要延伸方向,蘋果、華為、小米、魅族等知名智能終端廠商紛紛推出了自有品牌的耳機產品。
四、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數字信號接口逐漸取代模擬信號接口,有線耳機逐步走向數字化
數字化時代,音頻流的媒體化、數字化趨勢推動著耳機音頻輸入技術的變革,耳機信號傳輸技術正由模擬信號傳輸向數字信號傳輸跨越。傳統耳機普遍采用3.5毫米圓形模擬信號接口,只有傳輸音頻功能。數字耳機使用標準數字接口直接連接,比如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智能數碼產品向耳機發送數字音頻信號并可直接為耳機充電,耳機內置解碼器直接解碼高碼率的音頻信號,從而減少以往智能終端在機身內進行音頻解碼時造成的干擾導致的音質損失,為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聲音表現。隨著各類智能終端音頻接口從模擬接口向數字接口的轉變,有線耳機將逐步走向數字化。
2、人工智能技術融入電聲產品,加速改變電聲產業
機器智能和云端大數據的興起為語音識別、姿勢識別、圖像識別等新興交互方式提供了技術基礎。繼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后,耳機在數字化后,正在進入智能時代。智能耳機是在傳統耳機內置智能化系統、以藍牙技術為傳輸方式,搭載應用程序連接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能實現外擴多種應用功能,可將運動監測、語音助手、觸覺和動作感知、翻譯、位置情景模式切換等功能集成于耳機當中,成為一種可穿戴式智能設備。通過搭載藍牙技術,進行無線傳輸數據,智能耳機能夠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緊密協同工作,將人體數據實時傳遞到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進行存儲和分析,擁有接聽電話、智能運動追蹤,檢測心率、GPS導航等功能,根據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稱呼,如智能運動耳機、智能心率耳機、智能翻譯耳機、智能心電耳機等。根據Tractica的估計,2017年全球智能耳機出貨量達到560萬只,到2022年將達到1370萬只,形成22億美元的市場。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耳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耳機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耳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耳機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