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無人機植保企業融資最多
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的重要內容,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以及3S 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融合的產物,可以通過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和數據分析,實現農業生產精準化管理和可視化診斷。
行業發展現狀一:2020年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8億美元
目前提倡的現代農業精細化生產與物聯網技術結合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以感知為前提,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平臺構筑成功,現代農業悄然步入物聯網時代,智慧農業大局初現。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行業發展現狀二:農業技術水平投入不夠
在90年代美國用于農業科技的經費就達到了600億美元,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僅為0.77%,遠低于全國科研投資強度1.7%的水平。中國農業技術對農業增長貢獻率僅為43%,發達國家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中國農業技術和科研投入水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相差還是太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農副食品加工業科研經費投資額為274.6億元,投資強度僅為0.46%。
行業市場前景一:政策持續加碼,智慧農業概念火熱
2019年2月19日,期盼已久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此次發布的主題為《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開頭第一句話就說明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今明兩年時間的重要性以及在“三農”領域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在“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面,提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了智慧農業。
行業市場前景二:四大應用領域,無人機植保企業融資最多
根據當前農業應用方式及類型的不同,將智慧農業分為了四大典型應用場景,分別為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以及精細化養殖,其中數據平臺服務應用場景占比最多,為40%。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融資類型較多的企業多是應用在無人機植保領域,其次是農業數據平臺服務領域,這兩個領域也是農業科技發展最快。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智慧農業趨勢前瞻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狀況進行研究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互聯網+”農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互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