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中國軟飲料行業產業全景圖譜》(附現狀、競爭格局、趨勢等)
我國軟飲料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幾乎走完了歐美國家八十年的軟飲料發展全過程,時至今日,已經成長為一個龐大、成熟的市場,形成了原料供應—制造—流通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工業體系。目前,我國軟飲料行業出現了短暫的結構性調整,目前現狀有產量下降,銷量回升,產銷率上升,積壓庫存得到處理;瓶裝水取代碳酸飲料成為行業主要產品;線上渠道和便利店渠道比重持續上升等。未來,我國軟飲料行業將呈現結構調整、品種多元化、營養健康、高質量高品質等趨勢。
軟飲料產業鏈:品牌種類繁多
我國軟飲料行業是從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幾乎走完了歐美國家八十年的軟飲料發展全過程,時至今日,已經成長為一個龐大、成熟的市場,形成了原料供應—制造—流通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工業體系。
軟飲料產業鏈的上游環節為原材料供應及包裝環節,原材料供應主要是提供制造飲料所必須的農副產品和食品添加劑,農副產品包括蔬菜、水果、乳制品;食品添加劑包括甜味劑、微量元素、安賽蜜、食用香精、食用色素等。軟飲料產業鏈的中游環節為軟飲料制造,根據軟飲料的不同種類可以大致將軟飲料分為瓶(罐)裝飲用水、碳酸飲料、果菜汁、乳制品飲料、茶飲料以及其他類型飲料,我國軟飲料行業產品種類繁多,品牌數目龐大,基本屬于競爭性行業。產業鏈下游環節為流通環節,主要的銷售渠道有現飲渠道、零售渠道和特殊渠道。
在中國,一般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飲料規定為軟飲料,即通常所謂的非酒精飲料,又稱清涼飲料、無醇飲料。我國是農產品大國,原材料行業趨向于完全競爭,因此軟飲料行業對上游原材料供應商有著充分的議價權,原材料提供中農產品加工行業的主要企業有中糧糖業、東方集團、西王食品、南寧唐冶等;飲料包裝行業典型的代表企業有利特爾、誠德股份、環申包裝等;我國軟飲料行業中瓶(罐)裝飲用水為占比最大的細分行業,典型企業有怡寶、康師傅、農夫山泉和冰露等;占比第二的是碳酸飲料,國外公司有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兩大巨頭,國內企業有健力寶、北冰洋、珍珍等民族品牌。
我國軟飲料行業經過30余年的發展,形成了產品種類繁多,品牌數目龐大的產品體系,從產品屬性類別上劃分,中國軟飲料行業可以劃分為如下多種細分市場。不同的產品具有其獨特的屬性,符合各種人群的特殊需求,無論男女老少,總有自己中意的產品和品牌。面對復雜的消費者需求,軟飲料行業也很難產生市場普適性的產品,因此,軟飲料行業集中度一直處于較低態勢。
行業進入成熟期,產品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我國軟飲料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快,由國外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國內的天府可樂和健力寶共同掀起了國內的碳酸飲料浪潮,我國軟飲料行業進入長達20余年的增長期;2000-2010年,軟飲料行業誕生了數個百億級別的品牌,如加多寶、旺仔牛奶、營養快線等。2010-2018年,軟飲料行業增長速度趨緩,市場趨于飽和,百億級品牌發展較為困難,不過還是陸續涌現出阿薩姆奶茶、茶派、樂虎、RIO雞尾酒等十億級品牌。目前,軟飲料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隨著《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軟飲料行業開始逐漸向高質量、嚴標準方向發展。
十三五以來,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愈加重視,出臺的政策法規也有鼓勵行業發展轉變為引導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建立食品安全標準和檢測評估工作體系,對食品安全問題、違法添加食品添加劑、無證經營等問題嚴格監管,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秩序,使我國軟飲料行業不斷向高質量、安全化方向發展。
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瓶裝水占據主流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和消費者觀念的逐漸轉變,軟飲料已經成為了居民日常消費中的主流商品,我國軟飲料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隨著市場趨于飽和,市場規模增速也開始逐漸趨緩,2017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2018年行業形勢略有好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軟飲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439.61億元,較上年增長1.20%。
在我國軟飲料30余年的發展歷史中,碳酸飲料一直處于龍頭地位,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事實證明長期飲用碳酸飲料會造成鈣流失,影響人們的骨骼發育和身體健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其他軟飲料品種來代替碳酸飲料需求,瓶(罐)裝飲用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水源地得到國家環境部門的認可,為了追求健康和安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瓶裝水而不是碳酸飲料。目前,根據尼爾森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瓶裝水已經取代了碳酸飲料的龍頭地位,在中國軟飲料市場上占據了最大的份額。
多種因素導致產量下降,行業進入短暫調整期
我國軟飲料產量常年保持在10000萬噸以上,龐大的目標人群和廣闊的市場需求使我國軟飲料產量不斷增長,但是由于居民消費觀念向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及國家對軟飲料行業實施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標準,淘汰掉一批不符合生產標準的軟飲料工廠;加之歷年庫存積壓,給生產企業帶來了成本壓力,多種因素共同導致我國軟飲料行業產量出現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軟飲料產量為15679.2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13.14%。
我國軟飲料行業進入短暫調整期,但未來前景依舊十分樂觀。2017、2018年連續兩年產量出現下降,但是銷量在2018年卻并沒有延續下降趨勢,企業積壓庫存得到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發展壓力,銷量繼續保持增長也證明了下游市場需求依舊龐大。2018年,我國軟飲料行業銷量為15634.8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6.87%。
從產銷率來看,2018年以前,我國軟飲料行業產銷率在96%-99%之間波動,2018年首次超過100%,主要原因為積壓庫存得到了處理,下游市場需求增大等因素。我國軟飲料行業在經過短暫的結構調整后,淘汰掉落后產能、篩選掉不合格企業,未來將會向高品質、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廣東地區產量遙遙領先,本土品牌相對落后
廣東省由于具有優良的自然環境和領先的經濟優勢,在軟飲料行業中牢牢的占據了領先地位,中國30余年的軟飲料發展歷史,在廣東省誕生了百歲山、東鵬特飲、優樂美等眾多經典軟飲料品牌,使得廣東省軟飲料行業在全國市場中占據龍頭位置,2018年,廣東省軟飲料產量為2960.4萬噸,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全部軟飲料產量的18.88%。位居第二名的是四川省,擁有良好的水資源環境,以茶飲料和乳制品為主,也孕育了竹葉青、新希望乳業、敘府、冰川時代等軟飲料品牌,2018年,四川省軟飲料產量為1625.8萬噸,占據全國10.37%的市場份額。
近幾年來,中國軟飲料市場的整體格局變化不大。從整體來看,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公司目前在國內軟飲料市場中占據相對領先地位,如可口可樂和中國臺灣的頂信科技,但領先優勢逐步縮小;本土公司利用靈活、創新的發展策略迎頭趕上。但隨著消費市場區域碎片化,軟飲料整體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加劇態勢,行業集中度有降低趨勢。
從品牌維度看,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2018全球最有價值的軟飲料品牌25強”排行榜(Top 25 most valuable soft drinks brands 2018)。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紅牛蟬聯前三名。在全球軟飲料品牌25強中,大部分為美國品牌,中國無一品牌上榜。
線上渠道比重提升,未來行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隨著電商渠道滲透率的不斷增加,線下超市的份額逐漸受到擠占。由于線上渠道使用電視、網絡等媒介作為載體,受眾面廣且不受時空與地域的限制;成本較低,傳播效果較好;突破地域和時空限制,具備富媒體、交互式、個性化、成長性、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技術性等特點,更加適合快消品的宣傳推廣,從而導致軟飲料線上渠道份額不斷提升。
便利店的興起緣于超市的大型化與郊外化,大型超市受房租等成本的限制,相對于便利店遠離購物者的居住區;賣場面積巨大,品種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購物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雖然大型超市目前均布局自助結賬通道,但是排隊等候仍是常態。以上種種使得想購買少量商品或滿足即刻所需的購物者深感不便,于是消費者需要一種便捷的能夠滿足生活即時需求的小超市(便利店)來填補空白。便利店在我國門店數量不斷增加,使得軟飲料銷售量也不斷增加,從而渠道份額占比也逐漸提升。
2018年,我國軟飲料線上渠道份額和便利店份額分別為4.40%和5.39%,較2012年分別提升2.4和0.82個百分點,擠占了一部分線下標準超市的市場份額,但從整體上看,線下渠道依舊是軟飲料流通的主流模式。
隨著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消費需求的提升,我國軟飲料行業依舊會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不過在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軟飲料行業也會呈現產業結構調整;品種增多,消費多元化;方便快捷、營養健康等新趨勢。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軟飲料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軟飲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軟飲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軟飲料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