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2060碳中和目標下行業前景廣闊
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統稱為生物質。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是以生物質及其加工轉化成的固體、液體、氣體為燃料的熱力發電技術。
生物質的種類及特點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可利用生物質的種類很多,可以從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森林的原材料直接獲得,也可以從森林工業的副產品,回收利用家庭垃圾、回收利用毀壞的木材和紙張中獲得。
我國生物質發電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我國與西方部分發達國家相比,在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雖然與歐盟、美國相比時間起步晚,差距大。但近幾年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相關政策扶持下,我國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實現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表示2023年中國或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而支撐中國生物質能源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就是我國政府對于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的政策支持。
2020年,我國生物質年發電量廣東省以166億千瓦時排名第一
2020年,我國生物質年發電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為166.4億千瓦時、158.9億千瓦時、125.5億千瓦時和110.7億千瓦時。
國家大力發展生物質發電 生物質發電項目投產數量持續增長
為推進生物質能分布式開發利用,擴大市場規模,完善產業體系,加快生物質能專業化多元化產業化發展步伐。生物質能發電是生物質能的主要利用形式,近年來,為推動生物質能發電,國家式發布了一系列生物質能利用政策,包括《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全國林業生物質能發展規劃(2011-2020年)》等,并通過財政直接補貼的形式加快其發展。
在國家政策和財政補貼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投資規模突破1600億元,全國已投產生物質能發電項目1353個,較2019年增長259個,較2018年增長了451個。
“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年發電量將突破3500億千瓦時
2020年9月22日,國家領導人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首次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結合當前經濟發展環境及政策趨勢,能源安全、清潔化轉型將是“十四五”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可再生能源也將在“十四五”迎來更大發展。
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的占比相對較小,“十四五”期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預計2021年生物質發電量將1583億千瓦時,到2026年將超過3834億千瓦時。
更多數據來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生物質能...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