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視人口普查! 人口特點是指導國家宏觀決策的基礎
人口是關乎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摸清人口規模和結構特征是政府經濟決策的基礎。我國截止目前已經經歷了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在2021年5月11日公布了結果,反映出我國人口各項特點。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的人口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人口普查,能描繪出一張全中國人口的動態群像圖,引導養老、醫療、衛生健康產業精細化發展,是改善今后10年更多人生活的起點。
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勢態,總人口仍然全球第一
我國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53年進行,到2020年經歷了七次。每一次的人口普查都為國家的發展指引了方向,更加真實貼切的表現出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制定人口政策、勞動就業政策、教育政策、社會福利政策和民族政策等需要詳實可靠的人口數據。
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是擴大內需和調整結構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通過人口普查進一步摸清進城務工農民和流動人口的規模、構成和流向等情況。
真實的人口統計數據還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基礎,無論是擴大居民消費、增加就業,還是提供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以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都需要對詳實人口數據進行分析。
從第一次到第七次,我國人口普查幾乎每一次都有技術和項目的革新,例如在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將 “文化程度”等項目納入統計;隨著科技的發達,我國在第三次時首次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到2020年第七次普查已經采取電子化的方式進行登記。這些革新使得我國的人口普查數據涵蓋面廣泛的同時,數據也越來越精準。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多是最基本的國情。參考歷次根據歷次普查得到的人口年齡金字塔,1982年,計劃生育政策開始推行。可以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口加速膨脹,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處于年輕型。
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拉低了出生率,人口數量增速放緩。進入21世紀后,中國正式邁入老年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重。受人口信息影響,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開始實施。
總的來說,人口信息大到關系國家戰略發展,小到關聯百姓日常生活,例如:人口普查能發現社會現狀問題:入學難、看病難、出行難等;這些數據能幫助政府決定如何分配資源,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促進的政策。
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影響醫療養老和教育行業政策的走向
從年齡段看,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我國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反映出我國的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然而同時,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個百分點,我國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對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值得警惕。
從七普的數據得出老年人口增加,由此可以推斷出醫療養老產業是未來十年風口。政策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高質量為老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由于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可能會進一步推動養老地產的發展,帶動社會資金進入養老市場,加快養老機構開發速度,為加速的老齡化趨勢做好提供養老服務的準備。
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兒童數量較2010年上漲,再加上隨著消費升級以及社會環境壓力導致兒童教育重視程度增加的影響,我國的教育行業將進一步拓寬發展的廣度。
人口區域性結構的特點促使地方鼓勵性政策的頒布
人口流動的區域不均衡態勢同樣值得關注。從分區域看,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個百分點。中西部人口變化相對平穩,東部和東北形成鮮明對比,人口進一步向東部發達城市群聚集,快速從收縮性城市流出。
當前人口分布呈現出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的現象。導致較不發達的城市缺乏人才和勞動力來支撐地區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區域不均衡的發展不利于我國的整體的經濟發展。
因此各地區要出臺相應的刺激政策,吸引人口向該地區流動。隨著人口賽道競爭趨于白熱化,抓住“十四五”時期的重要機遇期,做好人口遷入和人才引進工作,將持續成為各地政府需要高度重視的主要工作。
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國都把掌握準確的人口數量、人口年齡、人口結構和人口分布等情況,作為科學治國和宏觀決策的基礎。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背景、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字經濟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