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2021年中國資產評估行業龍頭企業對比:中企華VS中聯評估 誰是“資產評估之王”?
本文核心數據:中企華和中聯評估的發展布局歷程、中企華和中聯評估的資產評估業務布局、中企華和中聯評估的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及占比、中企華和中聯評估的國內外客戶資源比較、2014-2019年中聯評估和中企華的總業務收入、2018-2020年中聯評估總部和中企華總部的營收、中國資產評估運營“龍頭之爭”分析結果
1、中企華VS中聯評估:業務發展布局歷程
資產評估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衍生的專門性活動,出于對于特定類別的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以及企業價值進行價值評估的需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陸續出現了專門從事資產評估工作的專業人員。
目前,中國資產評估行業龍頭企業分別是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企華)、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評估),兩家企業在發展布局的歷程如下:
2、資產評估業務布局及運營現狀:中聯評估略勝一籌
——資產評估業務范圍:中聯評估布局更廣
評估業務布局情況,中聯評估相較于中企華略勝一籌。根據兩家企業的官網數據顯示,兩家企業在評估業務上均布局了證券、土地、房產、礦業、無形資產等,但是中聯評估相較于中企華多布局森林資源、珠寶首飾藝術品等業務。
——資產評估師結構:中聯評估暫時領先,中企華奮力追趕
由于中國證監會對于中聯評估并未包含其子公司的評估師數據,導致從數據上中聯評估無法直接與中企華進行絕對值比較,但仍能從評估師結構上進行比較。
截止至2020年10月底,根據中國證監會數據,從企業評估師連續執業時段結構分析,中聯評估相較于中企華略勝一籌。評估師行業和眾多行業一樣著重于專業評估師的資歷,聚焦于連續執業5年以上的評估師占比,中聯評估占比達到60.89%,而中企華占比為54.71%。同時,在連續執業10年以上的評估師占比中,中聯評估相比中企華高出7.63%。但是中企華連續執業1-5年評估師占比較大,在未來幾年內將轉化為連續執業5-10年,拉近與中聯評估在資深評估師比例上的差距。
——國內外客戶資源:均實現全球化布局
國內外客戶資源情況,根據企業官網數據披露,兩家企業均實現全球化布局。國內布局的企業主要是石油、化工、煤炭、有色、冶金、電力、航空、航天、船舶等行業,例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華電、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南方航空、中國醫藥等。國外客戶均是世界級企業。
3、資產評估業務業績對比:中聯評估在業務收入上穩居第一
據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兩家企業的業務收入逐年穩定增長,兩家企業穩穩位居行業第一、第二。2018年,中聯評估和中企華業務的總業務收入分別為60853萬元、81514萬元。根據中企華官網數據披露,2019年中企華延續上升趨勢,實現業務收入90657萬元,在行業率先突破9億元。
根據北京資產評估協會以及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企華、中聯評估的總部業務收入由2018年的3.32億元、3.95億元分別增長至2019年的3.55億元、4.71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業務營收有所回落,中企華、中聯評估的總部業務收入分別下降至3.51億元、4.00億元。2020年中企華、中聯評估總部的營業收入相比2018年分別上升5.7%、1.3%。
中企華總部營收相對較為平穩,中聯評估總部營收波動較大,但能夠在行業上升年更快的發展。
4、前瞻觀點:中聯評估是中國的“資產評估之王”
在資產評估行業中,業務布局范圍及評估師結構決定了資產評估機構的業務能力,而客戶資源以及經營業績能反應公司的經營概況。基于前文分析結果,前瞻認為,中聯評估因在評估師結構、業務布局范圍、業務營收方面占有優勢,目前是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中的“龍頭”。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資產評估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