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毀掉與中國大好的貿易前景 立陶宛是作死還是“硬氣”?
國際貿易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申達股份(600626)、華塑控股(000509)、上海物貿(600822)、蘭生股份(600826)、物產中大(600704)、新華錦(600735)、中成股份(000151)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與立陶宛貿易規模及增速、立陶宛經濟結構、立陶宛出口國占比、立陶宛進口國占比、中國與中東歐17國貿易年均增速
中國、立陶宛貿易規模逐年增加,2020年為22.9億美元
——中立陶宛貿易規模五年增幅超過82%
首先,我國和立陶宛是有過一段友好合作的時間,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9年是中立關系“黃金時期”,雙邊貿易增長勢頭強勁。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自2015年始,中立兩國貿易額迅速增長,從13.51億美元到21.35億美元,五年增幅超過82%。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近期接受《波羅的海時報》采訪時表示,數據和事實表明,中國市場對立陶宛是開放的,而且是不斷發展的。到了2020年,中國、立陶宛兩國2020年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規模達22.9億美元。
——年均增速超平均值,2020年貿易規模逆勢上漲
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誕生以來,中國與中東歐17國貿易年均增速8%,而作為合作國家之一的立陶宛受益更多,從2015-2020年,年均增速超過12%,遠遠高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年均增速。
尤其是在2020年,立陶宛貿易出口額下降3.4%,進口額下降9.3%,但是與中國貿易額卻同比增長了7.6%。
貿易前景向好,為何立陶宛單方面對中國進行經貿限制?
前景如此向好的貿易發展,卻在被立陶宛單方面一而再的影響中立兩國的經貿合作信心。立陶宛從2020年年初開始,對中國采取了不對等的經貿限制。立陶宛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出于政治考慮,拒絕很多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入立陶宛市場,包括華為5G及其他高科技裝備等。
在2021年2月開始立陶宛總理發言人表示,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將禁止中國企業同方威視向該國機場供應行李掃描設備。2021年,5月22日,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正式宣布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
綜合上述事件,讓人不禁感到納悶,在兩國貿易發展前景一片向好的現在,為何立陶宛卻“動作”不斷,影響兩國貿易合作環境呢?
——原因一:中國并非立陶宛最大貿易往來國
最大的原因是中國并不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往來國家,其實立陶宛的外貿嚴重依賴的國家是俄羅斯。以經濟體論,歐盟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是以國家論,俄羅斯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來往國,占比超過10%,而立陶宛與中國外貿僅占其外貿總額的不到4%。也就是說盡管和中國的貿易來往有著不錯的收益,但是畢竟目前中國不是最大的利益提供者。
根據2020年立陶宛統計局數據:其主要出口市場為俄羅斯(13.4%)、拉脫維亞(9.3%)、德國(8.1%)和波蘭(6.4%)。主要進口來源國為波蘭(13.1%)、德國(12.8%)、俄羅斯(9.1%)和拉脫維亞(7.8%)。
——原因二:與中國貿易來往的商品不是其經濟主力軍
其次的原因在于,中國與立陶宛的貿易合作商品主要體現在農業上:中國商務部官方信息顯示,立陶宛是中國在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農業是兩國合作的最重要領域之一。
2017年開始,中立兩國先后簽署了立向華出口凍牛肉、青貯飼料、水產品以及小麥等農產品的議定書。2019年底立陶宛牛肉和小麥首次實現對華出口。
然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數據,立陶宛的人均GDP約為2.2萬美元,在全球排第39位。從經濟結構上來看,工業占28.5%,服務業占68.2%,農業占GDP的比例最小為3.3%。
綜上得出,與中國的農業貿易來往對其經濟影響不能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力。
——原因三:能源問題,放棄俄羅斯投靠美國
雖然立陶宛的經濟十分發達,但軟肋也特別明顯,那就是能源。然而中國并沒有與立陶宛進行大量的能源貿易來往,因此與立陶宛的貿易往來并沒有絕對的優勢。立陶宛主要還是像周邊國家進行能源進口,這樣做的成本會相對較低;俄羅斯就是立陶宛長期購買大量能源的國家之一,
立陶宛需要大量進口能源也是有原因的:為了加入歐盟,2009年底立陶宛關閉了境內波羅的海地區的唯一核電站“伊格納利納”,該核電站的發電量,占立陶宛全國總發電量的80%。廢除核電站后,這也讓立陶宛從一個電力出口國,變成嚴重依賴國外電力的國家。為滿足國內用電需求,立陶宛自周邊國家大量進口電力,占用電總量的69%,自拉脫維亞、俄羅斯、瑞典進口的電力占比90%。
注:圖中的占比數據摘自商務部2020年底發布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立陶宛(2020版)》中2017年立陶宛電網公司公布的數據
核電站關閉后,為了維持電力,立陶宛只能從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而這些能源的最大來源是俄羅斯。然而由于歷史原因,立陶宛一直想盡力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在嘗試尋找新的能源貿易往來伙伴中,美國成為立陶宛的“新選擇”,從數據上看,立陶宛開始從美國大量進口能源。
根據維基百科2019年12月的數據,該國能源的73%需要進口,主要來自挪威和美國。當美國逐漸取代俄羅斯,成為立陶宛最大的能源來源國后,立陶宛對美國就更加依賴,這也就潛在的影響了其與中國的交往。
調研問題
你認為立陶宛放棄中國市場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A:能源主要依靠進口,然而能源進口國中不包含中國
B:中國不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往來國
C:立陶宛認為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較弱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