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2021年中國與立陶宛貿易現狀與貿易趨勢 貿易往來或毀于立方的“一意孤行”
國際貿易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申達股份(600626)、華塑控股(000509)、上海物貿(600822)、蘭生股份(600826)、物產中大(600704)、新華錦(600735)、中成股份(000151)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與立陶宛貿易規模及增速、中國自立陶宛進出口商品總值、中國與中東歐17國貿易年均增速、雙邊經貿協定
中國、立陶宛建交于1991年,貿易發展始于1992年
1991年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立陶宛建交。由此,中國與立陶宛的歷史正式拉開序幕,接著在1992年,中國在維爾紐斯設立大使館;1995年,立陶宛在北京設立大使館。中立經貿關系也水到渠成的開始發展,雙邊的經貿協定主要有一下16條:
中立貿易規模超20億美元,五年增幅超過82%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自2015年始,中立兩國貿易額迅速增長,從13.51億美元到21.35億美元,五年增幅超過82%。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近期接受《波羅的海時報》采訪時表示,數據和事實表明,中國市場對立陶宛是開放的,而且是不斷發展的。到了2020年,中國、立陶宛兩國2020年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5%,規模達22.95億美元。
2015-2020年,中國自立陶宛進口商品總值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中國自立陶宛出口商品總值在2019年略有下跌,因此整體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波動幅度不大。
2021年1-2月中國對立陶宛出口商品總值為32668.0萬美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9089.2萬美元,同比增長36.6%。2021年1-2月中國自立陶宛進口商品總值為8191.8萬美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1403.9萬美元,同比增長20.1%。
年均增速超17國平均值,2020年貿易規模逆勢上漲
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誕生以來,中國與中東歐17國貿易年均增速8%,而作為合作國家之一的立陶宛受益更多,從2015-2020年,年均增速超過12%,遠遠高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年均增速。
尤其是在2020年,立陶宛貿易出口額下降3.4%,進口額下降9.3%,但是與中國貿易額卻同比增長了7.6%。
貿易前景向好,立方卻多次破壞兩國經貿發展環境
前景如此向好的貿易發展,卻在被立陶宛單方面一而再的影響中立兩國的經貿合作信心,甚至挑戰中國的底線。
在7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許臺灣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后,8月10日,中國外交部決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駐華大使。
在2021年8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我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回應稱:“近日,立方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已經嚴重影響了中立兩國企業開展互利合作的信心。我們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采取切實措施,多做有利于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的事情,為中立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反應出我國堅決的態度。
在2021年8月,立陶宛最大的新聞門戶網站之一Delfi以“中國不再購買立陶宛產品”為題報道稱,中國從立陶宛召回大使后,立陶宛出口商就開始抱怨,中國不再從立陶宛購買奶酪、糧食和木材等產品。報道稱,中國大型木材貿易商正打算離開立陶宛。立陶宛當地的牛奶加工廠已暫停對華出口,此外,中國也不再購買立陶宛的糧食。盡管,中國停止進口立陶宛相關產品的消息目前也為立陶宛媒體單方面報道,尚未經中方證實。但是,不得不說,如果立陶宛不糾正自己的做法,中立經貿合作將會陷入僵局,影響著立陶宛農業以及木材業的發展。
立陶宛人民認為政府的做法是對人民福祉忽略,最近的一項統計數據就是明證——立陶宛總統和總理的支持率在2021年7月已經下降了8%~10%。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