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1:《2021年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健康保險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人保(601319.SH)等。
本文核心數據:保費規模;賠付支出;保險深度及密度;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醫療保險體系的重要補充
健康保險是以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保證被保險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傷害時的直接費用或間接損失獲得補償的一種人身保險。其本質是一種解決醫療費用支付的融資方式,是風險保障高、管理水平要求高的保險業務。也是我國當前醫療保險體系的重要補充。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條長
相較于傳統健康險行業產業鏈,在創新產業鏈中,以保險中介和TPA為主的參與者增加,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更為精細化,各類產業角色的收入來源更為豐富。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專業化經營階段
從行業發展特點來看,多種因素驅動著國內健康保險市場發展。城市化推動下,居民潛在的醫療保障需求,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商業健康保險在健全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早年開始,其發展經歷了萌芽階段(1994年以前)、初步發展階段(1994-1998年)、快速發展階段(1998-2004年)和專業化經營階段(2004年至今)。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監管升級促進行業逐步規范,同時鼓勵產品、技術、服務創新
從發揮功能和作用方面看,健康保險已成為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險業服務民生的重要領域。隨著《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我國健康保險發展迎來全面規范化健康創新發展。
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保險行業監管升級。政策密集發布,對保險行業的產品設置、銷售環節、運營監管等方面進行嚴格監管,推動保險公司創新。并充分運用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積極探索新產品、新渠道、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的保險業發展新業態、新動力。
行業發展現狀
1、保費規模及賠付支出
——保費規模:疫情加速健康險投保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健康險的原保費收入逐年上升,商業健康保險已經成為我國構建多層次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基本醫療保險的不足。截至2020年保費收入已達8173億元,近10年年均增長率達到31.2%。其中,2016年前健康險保費增速較快,而由于2016年76號文規范短存續期產品、2017年134號文限制快速返還型產品,萬能險和投連險銷售受阻,導致健康險收入增速有所放緩。2020年1月新冠疫情的爆發,促使人群健康險的投保意識提升。
2020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明顯高于壽險,尤其在我國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壽險負向增長,而健康險卻逆勢上升。2021年由于部分重疾險、短期健康險產品調整,保費收入增速預計有所下降。
——賠付支出:健康險補充保障力度不足
2011-2020年我國健康險的賠付支出占比快速提升,2012年以來,我國保險公司健康險賠付支出保持約30%高速增長,健康險發展成為我國保險賠付支出增長最快的險種之一。但由于我國健康險發展較晚,其所發揮的補充保障作用較低。截至2020年,健康險的賠付金額占比為5.8%,根據中保協數據顯示,2017年發達國家的商業健康險賠付占比已達10%。
2、人均保費密度與深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落后
2011-2020年我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保持較快增速。然而,我國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與國外成熟市場存較大差距。截至2020年,我國的健康險保險密度為581.6元/(人/年)。然而,日本、德國等保險市場成熟的國家,保險密度于2018年已達3000-4000元/(人/年)。
自2011年起,我國健康保險保費社會亂說持續增長,2020年為0.8%,但與發達國家及地區仍有不小差距。
3、健康險險種結構:疾病和醫療保險為主力產品,長期醫療保險少
疾病和醫療保險為主力產品:截至2020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產品庫中的人身險公司的健康險產品共計4669款,其中疾病保險2036款,醫療保險2470款。而醫療保險產品中,1461款為不可單獨購買的附加險產品,醫療保險的主險產品相對較少。另外,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險和醫療意外險數量僅為28、98、2款,產品數量極為有限。
醫療保險作為基本醫療保險和重癥保險之間的補充保障產品,廣受人群追捧。但目前的人身險公司經營的醫療保險產品中83.7%都為一年以內的短期醫療保險,一年以上或者保證續保的產品選擇匱乏。且由于醫療數據獲取難,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激烈。2020年的健康險保費平均單價為1918.9元,較2019年降低5.6%。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區域間差距較大
——健康險保費收入:廣東省健康險保費收入最高
受區域間經濟效應明顯,經濟發達地區,健康險發展水平遠高于經濟落后地區。2020年,在不同省市之間,最高的地區廣東省健康險保費收入694億元,廣東、山東、江蘇、河南和北京前五名地區保費收入占全國保費收入的35.07%。
——健康險保險深度密度:北京保險深度最高,黑龍江保險密度最高
地區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和當地的經濟水平直接決定改地區的的保險深度,二者決定了健康險保險深度,2020年黑龍江保險深度為1.69%,位于全國各省市健康險保險深度之首。而保險密度除了與健康險保費收入相關還取決與地區人口數量,2020年北京市以2110.25元/人的健康險密度在全國排名第一。
2、企業競爭:行業競爭加劇
——競爭派系及格局:財險公司份額提升
近年來,各大保險公司積極布局健康險,搶占健康險市場。2020年經營健康險的人身險公司共91家,財產險公司73家。但從健康險保費收入規模來看,人身險公司的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占比86.4%,財險公司收入僅占13.6%。2021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的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占比80.5%,財險公司收入僅占19.5%。健康險競爭進一步加大。
具體人身險公司方面,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上市保險公司的健康險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行業競爭加劇。第一梯隊原保費收入超2千億元,主要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人壽;第二梯隊,保費收入在1000-2000億元之間,主要公司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人壽;其余第三梯隊保費收入均在1000億元以下。
——健康保險行業集中度: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國內專業健康保險企業包括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昆侖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2020年專業健康險公司保費收入占健康險總保費收入占比不斷提高,前三名專業健康險公司集中度占比6.09%。
2020年,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人壽五家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占全國原保險保費收入比例為48.21%,高于2017年的35.11%。與專業健康險企業比例趨勢不同,人身險公司集中度整體加強。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行業發展前景預測:保費收入將持續增長
2021年由于部分重疾險、短期健康險產品調整,保費收入增速預計有所下降。未來隨著健康險改革與創新力度加強,市場進一步得到規范后,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健康險產品出臺,保費收入也將迎來持續增長,預計到2026年,中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將突破1.66萬億元。
2、行業發展趨勢:三大主體持續創新,健康險行業在產品、企業、行業、生態各層面將有突破
各類角色的創新舉措仍在探索初期,各環節的痛點尚待解決。當前,企業提供的創新方案在營銷銷售環節最為集中,產品設計與核保理賠環節的探索仍在初期,而在就醫服務的聯動方面尚未有較優解決方案。未來,如何進一步增收降本,保險公司、保險中介、TPA這三大主體仍在不斷創新。伴隨創新,健康險行業的產品、企業、行業、生態層面均有突破性變化。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根據健康保險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保險公司準確了解健康保險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