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智慧港口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招商港口(001872)、振華重工(600320)、三一國際(00631)、南華工業(832699)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智慧港口市場規模
產業概況
1、定義:智慧港口是港口現代化發展新模式
根據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提出的智慧港口的概念,智慧港口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港口相關業務和管理創新深度融合,使港口更加集約、高效、便捷、安全、綠色,創新港口發展模式,實現港口科學可持續發展。
智慧港口是實現港口從口岸監管、港口物流、港區發展到港區商務、港區運營及港區創新的智能化發展。主要包括智慧口岸、智慧物流、智慧港區、智慧商務、智慧運營、智慧創新等業務。
2、產業鏈剖析:智慧港口設備不斷發展
近年來,我國5G商用化、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港口的自動化、智慧化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依托AI識別技術對港口閘口、集裝箱編碼等進行識別,并依托無人運輸技術和網絡層實現港口低延遲通信及高帶寬視頻傳輸,為智慧港口各個板塊的聯動發展提供了基礎的技術支持。
在底層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各個港口的實際發展現狀和產品貨物特征搭建TO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ECS設備控制系統和大型設備智能監測/遠程操控系統,輔之利用能源消耗系統實現能源控制管理、運維一體化發展。結合港口內部各個端口前沿智能裝卸設備、堆場智能裝卸設備和水平智能裝卸設備,通過細分的岸橋系統、堆場系統及車隊管理系統的統籌實現港口從整體管理、監測、統籌控制全流程的智能化操作運營,從而在提高碼頭運輸安全性的同時,提高碼頭的貨運效率。
產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全面發展期
近年來,我國沿海的大型樞紐港口已敏銳覺察到全球港口國際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的大趨勢,特別在智慧港口的規劃與建設方面,加快了步伐。2019年5月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發布的《智慧航運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年底,我國將基本完成智慧航運發展頂層設計;到2025年,突破一批制約智慧航運發展的關鍵技術,成為全球智慧航運發展創新中心;到2035年,較為全面地掌握智慧航運核心技術,智慧航運技術標準體系比較完善;到2050年,形成高質量智慧航運體系,為建設交通強國發揮關鍵作用。在“十三五”智慧港口已有項目的基礎上,全面推動全國各地區港口的智能化建設,通過智慧港口建設來全面提升港口物流服務的供給質量、供給效率,提高企業品牌效應和核心競爭力,是港口企業發展方向的明智選擇,也是中國港口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向現代化港口強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設備供給情況:設備技術不斷完善
港口機械設備主要負責港口集裝箱的裝卸和搬運,包括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岸橋)、集裝箱龍門起重機(場橋)等。其中岸邊集裝箱起重機是港口碼頭用于從運輸船舶上裝卸集裝箱,而集裝箱龍門起重機則用于在港口碼頭或集裝箱堆場內堆放物料及運輸貨物。集裝箱龍門起重機又可分為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RTG)及軌道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RMG)。此外還涉及散貨裝卸機械設備,包括散貨裝船機、卸船機、堆料機、斗輪堆取料機及翻車機等。
目前,中國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尚在起步階段,但在相關政策鼓勵支持下,研發、建設進展較快。隨著智能航運頂層設計的完善,中國將加快推進港口智能化建設。而集裝箱裝卸設備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核心設備。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設備分為三大類:前沿裝卸設備、堆場裝卸設備和水平運輸設備。
目前,智慧港口的遠程操控業務主要是集裝箱起重機的遠程操控,包括了龍門吊、岸橋和場橋。其涉及的核心技術為5G網絡技術、高清視頻技術、AI識別技術及自動化控制技術。
通過遠程控制改造后,龍門吊上了安裝攝像頭和PLC,司機在中控室即可觀看多路視頻進行操作,完成龍門吊所有動作。單臺龍門吊遠程控制一般需要回傳5~16路監控視頻,1080P分辨率下對帶寬需求約30Mbps,同時中控室與龍門吊的PLC通信對網絡時延要求在30毫秒以內。當前試點的龍門吊遠程操控通信方式以光纖、Wi-Fi為主,基建成本高,同時光纖轉場需插拔且易損耗,Wi-Fi帶寬和性能受限。5G的大帶寬低時延可實現龍門吊遠程控制場景中監控視頻回傳。
系統供給情況:國產逐漸普及,仍主要由國外廠商主導
智慧港口要實現內部自主的運營管理的核心是操作軟件部分,主要包括:生產管控系統(TOS)、智慧港口能耗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ECS),其中ECS子系統主要包括了車隊管理系統(VMS)、堆場系統(BMS)和岸橋系統(QCMS)。
其中,TOS關注于宏觀的統籌調度,統一的部署工作,例如根據船舶到港的時間,智能分配船舶的停放位置,根據船舶內箱子的種類與數量,提前分配相應的倉位.ECS主要負責設備,即對每個細分區域進行具體統籌,管理著碼頭的岸橋、場橋等港機設備;對細分區域進行具體統籌;VMS是與碼頭作業系統深度耦合的系統,主要負責港口場內的水平運輸,應用于任務分配以及車隊調度。
目前世界上已投產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使用的TOS系統不盡相同,但均承擔著碼頭作業的"大腦"調配角色,即合理計劃、優化調度、統籌安排。
隨著港口從傳統到自動化轉型,TOS系統也隨著升級,自動調度的范圍從場堆內的調度轉向整體生產作業的協調與優化,范圍廣且內部環節復雜;從系統發生異常情況時必須完全由人工介入處理,轉向提前設計各種異常情況處理的模式,嘗試主動應對;并且,在處理多環節作業中,需要TOS與港口設備建立數據接口,進行大量數據交互。
產業發展現狀
供給:沿海港口智慧化發展迅速
目前,中國沿海港口基本都發布了智慧港口建設計劃,主要沿海港口大部分都應用了新興技術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但是不同沿海港口智能化改造方向,信息化的建設水平有所不同。部分的港口只是引入了智能管理系統,但在自動化智能化設備(例如無人駕駛集卡、智能鎖站、無人集裝箱岸橋等)引入改造方面,應仍較少。沿海港口要實現自動化無人化管理運營,仍有較長路要走。
(注:智能化水平評價標準:“★”表示:僅引入生產控制系統,仍需人為操作;“★★”表示:引入生產控制系統及遠程控制系統,實現半自動化;“★★★”表示引入了生產控制系統、自動化岸橋、無人集卡等自動化設備,實現全自動化管理運營。)
需求:需求市場廣闊
截止2021年底全國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20867個,比上年末減少1275個。其中,沿海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5419個、減少42個,內河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15448個、減少1233個。
截止2021年底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個,比上年末增加67個。從分布結構看,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207個、增加69個,內河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452個、減少2個。從用途結構看,專業化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427個、增加56個,通用散貨萬噸級及以上泊位596個、增加4個,通用件雜貨泊位421個、增加6個。
中國“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生產能力在增強,智慧港口建設在提速。相繼建成了廈門遠海、青島前灣、京唐港等無人集裝箱碼頭。目前,集裝箱智慧港口的發展相對完善,其所需的設備以岸橋、場吊和AGV自動導引車為主。根據Reportlinker數據顯示,中國智慧港口規模約占全球的21%,2021年,我國智慧港口行業市場規模初步統計為29億人民幣。未來有望保持持續增長。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東部沿海為主
2017年交通運輸部公布了首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項目名單,共有10個省(區、市)的13個智慧港口示范工程項目入選。包括大連港“壹港通”智慧物流跨界服務大平臺示范工程、廈門國際航運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臺示范工程、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協同平臺示范工程等。
2、企業競爭:市場總體較為分散
從不同領域看,振華重工在智慧港口機械領域處于絕對領導地位,憑借自動化、智能化港口機械優勢,占據智慧港口市場較大市場份額;招商局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與遼港集團合資成立)在CTOS系統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無人集卡、無人AGV由于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成交項目較少,相關企業的市占率較低。其他智能識別、智能理貨、智能道閘系統等市場,成交項目普遍金額較小,參與企業數量較多,市場較為分散。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技術創新帶動港口更加智慧
人工智能、物聯網、5G、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和港口建設之間將更加優化整合,中國港口將會繼續朝著生產運營智能化、創新服務多元化、數字信息可視化大力發展,提升智慧港口科學運營水平。
2、突破傳統港口限制,航運樞紐能級提升
智慧港口的核心是數字化、智能化,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是計算的高效、便捷、可連接,高效、便捷、可連接是促進商業應用場景多元化、精準化的關鍵條件。未來智慧港口的競爭和服務將突破港口原有的物理限制,形成點對點、點對鏈、點對面的能級提升。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港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慧港口建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慧港口建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慧港口建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