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重磅!2022年成都市旅游產業鏈全景圖譜(附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圖譜、產業資源空間布局、產業鏈發展規劃)
行業主要企業:張家界(000430)、華僑城A(000069)、黃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國內旅游人數;中國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產業價值鏈;成都市旅游總收入;成都市旅游企業數量
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中國國內旅游人數分析:2021年國內旅游人次達32.46億人次,同比增長12.75%
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旅游業持續低迷。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2020年,國內旅游人數為28.79億人次,同比下降52.06%;2021年國內旅游人次有所提高,達32.46億人次,同比增長12.75%;2022年受奧密克戎病毒影響,國內旅游業持續低迷,2022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14.55億,同比下降22.2%。目前,旅游業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國國內旅游收入:2021年國內旅游收入2.92萬億元,恢復到2019年的51.0%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消費)2.92萬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0.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0%,恢復到2019年的51.0%。2022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收入1.17萬億元,下降28.2%。
——旅游產業價值鏈分布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并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服務的綜合性行業。從行業特點來看,旅游業上游主要涉及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業;中游代表與居民旅游直接相關的服務,主要涉及旅游景區或景點,以及為景區提供配套運營、文化宣傳等相關服務行業;配套產業主要包括與居民旅游過程中所需的食宿服務,涵蓋酒店、餐飲等相關行業。
根據旅游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狀況可知,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旅游產業鏈各環節毛利率均受到較大沖擊。上游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整體較低,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進一步下創下6%的新低;中游旅游景區及旅游服務業毛利率下降服務也相對較大,其中旅游景區行業2019年前毛利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2020年降至30%左右;傳媒文娛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小,始終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配套產業中,酒店及餐飲服務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酒店業毛利率由2019年的84.46%驟降至2020年的21.43%;餐飲服務行業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53.35%大幅下降至2020年的14.12%。
注:旅游產業各環節(行業)毛利率采用同花順行業A股上市企業2015-2021年間整體毛利率數據統計。
成都市旅游產業政策環境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2018年以來成都市密集發布旅游行業產業政策:
2018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超過800萬平方米的園區載體,形成特色鮮明、附加值高、原創性強、成長性好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超過1800億元,占GDP比重約10.0%。
2020年《成都市促進旅游業加快恢復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2020年8-12月,接待外地團隊游客人天總數超過10萬且恢復到2019年同期70%以上的旅行社,按每天5元/人的標準進行獎勵,每家旅行社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旅行社在暑假期間接待外地來蓉團隊游客且在成都市住宿2晚及以上的,每天獎勵20元/人,每家旅行社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2021年,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印發《加強文旅企業幫扶促進行業恢復的工作措施》,提出對2021年接待外地來蓉游客人次數總量排名前30位且接待外地游客人次數不低于2萬人次的旅行社,根據排名次序,第1—10名獎勵20萬元、第11-20名獎勵15萬元,第21—30名獎勵10萬元。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全面凸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極核城市和全省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引領輻射作用全面增強。
截至10月21日,成都市2022年共有12條相關旅游產業政策公布。
成都市旅游產業鏈現狀圖譜
——成都市旅游產業鏈圖譜
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成都市旅游產業鏈不斷完善,其中,在交通運輸、旅游服務、文化傳媒和酒店及餐飲服務方面均有企業布局:
注:上游交通運輸業企業數量不包括貨運及物流企業。
——成都市旅游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成都市旅游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主要分布于成都市中心城區以及雙流區、簡陽市、郫都區和新津區等,區域內企業數量較多,業務布局較為廣泛。
——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根據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圍繞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天府新區、高新區“5+2”區域歷史韻、國際范、市井味、煙火氣的現代都市特質和天府綠道、傳統街巷、時尚街區、文博場所等文化旅游資源及成熟的交通、商業、產業基礎,構建以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兩環八線十三片”、錦江公園、環城生態公園為主體的都市文化旅游體系,打造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區;
依托都江堰市作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三遺”之城和天府青城康養休閑旅游度假區的特有優勢和厚實底蘊,重點發展遺產觀光、研學體驗、旅游演藝、冰雪運動、康養度假等旅游產品,打造都江堰世界遺產游支撐極;
依托大邑·安仁中國博物館小鎮、西嶺雪山—花水灣、新場古鎮、子龍祠和優質鄉村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世界級博物館群落,重點發展文博體驗、實景演藝、冰雪運動、溫泉度假、鄉村休閑等旅游產品,打造大邑世界級博物館群落游支撐極;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的龍門山山地區域,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富集的歷史文化資源,把握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機遇,重點打造山地運動、戶外探險、森林康養、冰雪溫泉、避暑度假、文化體驗、低空旅游等旅游產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龍門山山地度假旅游帶;
在東部新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簡陽市、金堂縣區域,發揮龍泉山城市綠心的生態優勢、城市會客廳的空間優勢、面向重慶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賽事運動、園藝博覽、水上休閑、親子體驗等旅游產品,打造龍泉山運動休閑旅游帶;
在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和其它區(市)縣的川西平原地帶,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著力挖掘活化地域民俗文化,重點發展農事體驗、鄉野美食、康養休閑等旅游產品,打造川西平原鄉村休閑旅游帶。
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2021年成都市實現旅游總收入達3085億元
2021年,成都市實現旅游總收入3085億元,接待游客2.05億人次;4A級及以上景區5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4家,A級景區全年接待游客1.5億人次,同比增長42.33%,門票收入15.87億元,同比增長93.81%。
——成都市旅游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逐年遞增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近年來成都市旅游產業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10月22日,成都旅游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共18099家,其中2018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2018年全年成都旅游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1804家,較2017年增加122家;截至10月22日,成都2022年旅游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406家。
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前景
《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旅游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打造一批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旅游品牌,力爭接待游客總人次年均增長12%,入境游恢復正常后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年均增長8%,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和四川省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核心支撐。到2025年,旅游總收入達到6311億元;國家級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達16個,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60個,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18個,國家級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6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村16個,天府旅游名縣、名鎮、名村30個。
——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
發展目標方面,《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從構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極核城市和全省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空間布局、優化文旅產業集聚區布局、優化全域旅游空間布局、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大力發展大眾旅游、優化提升國際化旅游環境、推進科技保障等方向支持成都市旅游發展。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游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緊抓旅游產業發展所需,采用科學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全面而準確地為您解決行業發展之所急,企業發展之所需!報告運用產業發展階段理論判斷旅游產業發展所處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