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重磅!2022年成都市大數據產業鏈全景圖譜(附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圖譜、產業資源空間布局、產業鏈發展規劃)
行業主要企業: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低?/a>(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光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大數據行業市場規模;中國大數據市場結構;大數據產業價值鏈;成都市大數據產業規模;成都市大數據企業數量
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分析:2021年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3萬億元,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中國大數據產業聯盟發布的《2021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地圖暨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2018年以來,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VR、5G、區塊鏈、邊緣智能等新技術的交匯融合,持續加速技術創新。與此同時,伴隨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建設熱潮,各地與大數據相關的園區加速落地,大數據產業持續增長。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6388億元,同比增長18.6%;2022年7月5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聞發布會中,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介紹“據測算,2021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3萬億元,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中國大數據市場結構分析:大數據硬件的占比逐漸下降,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占比逐步提高
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賽迪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件、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占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件的占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件和服務市場相比硬件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大數據產業價值鏈分布
從大數據產業鏈上下游來看,大數據行業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絡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件供應,此外,相關云計算資源管理平臺、大數據平臺建設也屬于產業鏈上游;大數據行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于數據的IT運維等;大數據行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于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根據大數據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狀況可知,目前,基礎支持層企業毛利率普遍較高,均維持在22%以上的水平,云計算資源管理平臺企業毛利率更是高達62%-80%;中游數據服務企業毛利率普遍達到34%以上,其中大數據分析代表企業毛利率高達87%以上;下游具體應用行業中,教育、工業、健康醫療和金融行業毛利率整體位于22%以上,農業毛利率水平較低,整體位于7%-11%之間。
注:大數據產業上、中游各環節鏈毛利率區間采用2015-2021年間各環節代表性企業毛利率數據統計;下游具體應用行業毛利率采用同花順行業上市企業A股整體毛利率數據統計。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政策環境
2021年我國數據立法取得較大進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先后出臺,與《網絡安全法》共同形成了數據合規領域的“三駕馬車”,標志著數據合規的法律架構已初步搭建完成。同時,部委細化基礎合規要求以及地方性立法取得進展也為國家數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產業和技術發展提供了合規指引,更保障了人民的權益。2015-2021年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相關政策發布數量整體呈波動遞增變化趨勢,2020年起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指數排名明顯提升,區域集聚協同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生態逐漸形成:
2017年,《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支撐體系、供給體系和市場體系,全市大數據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
2019年,《成都市引進培育大數據人才實施辦法》提出至2020年末,儲備各類大數據人才6000名,帶動聚集大數據相關從業人員6萬名以上;至2022年末,儲備各類大數據人才10000名,帶動聚集大數據相關從業人員10萬名以上,把成都建成國內一流、中西部領先的大數據人才高地,為打造“西部數都”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2021年,《2021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提出對標國內一流城市,研究基于大數據的校園安全態勢感知、教師隊伍發展評估、區域教育發展狀況監測等智慧教育治理場景。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提升大數據“云端”分析處理承載能力,為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數字化轉型創造有利條件。
截至10月22日,成都市2022年共有39條相關大數據產業政策公布。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鏈現狀圖譜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鏈圖譜
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成都市大數據產業鏈不斷完善,其中,在基礎支持、技術及應用層均有企業布局: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成都市大數據制造環節的企業主要分布于成都市高新區和成都市自貿區,區域內企業數量較多,業務產品布局較為廣泛。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根據成都市發改委發布的《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推進邛崍市全國數字鄉村治理示范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建設,搭建成都市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立國家級農業產業大數據中心;攻克工業數據應用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云平臺、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應用等場景,建設工業大數據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推動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打造通導遙一體化空間信息大數據中心,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北斗時空服務平臺、北斗高精度導航及位置大數據服務支撐平臺,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四川分中心,搭建成都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等工程。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
——2022年上半年達成都市大數據產業規模309.7億元
《2021年成都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市大數據產業規模達605.6億元,較2020年增長46.9%;2022年上半年達成都市大數據產業規模309.7億元,同比增長53.99%。作為成都市重點推進的20個產業之一,近年來成都市大數據產業呈現出數據資源規模高速增長,數據流通技術實現突破,大數據人才初具規模,融合應用程度持續升高的發展態勢。
——成都市大數據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逐年遞增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近年來成都市大數據產業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10月20日,成都大數據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924家,其中2015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2015年全年成都大數據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114家,較2014年增加30家;截至10月21日,成都2022年大數據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6家。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
未來,成都將發展獨具蓉城特色的行業大數據,重點推動大數據與游戲娛樂、網絡視聽、健康醫療、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行業大數據產業。《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數據顯示,到2025年,建成國際一流的大數據支撐體系,發展形成不少15個成熟的、廣泛應用的專業性大數據服務平臺和行業加速器;大數據供給能力全國領先,成為我國大數據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核心依托,培育5家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大數據龍頭企業,收入超億元的大數據企業超過300家,超十億元企業40家;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數據市場集散中心,每年舉辦不少于5場國際級大數據活動,“西部數都”成為成都重要的國際名片。到2025年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產值將達到3000億元,大數據產業將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
——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
發展目標方面,《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從圍繞做優做強郊區新城、數字經濟“卡脖子”攻關、建設工業大數據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展星地互聯立體網絡建設工程、科學精準謀劃云計算數據中心、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發展新型數字化食品、營造“數字社會”便民生活場景共八大方向支持成都市大數據發展。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大數據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大數據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