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重磅!2022年成都市會展產業鏈全景圖譜(附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圖譜、產業資源空間布局、產業鏈發展規劃)
行業主要企業:振威會展(834316)、米奧會展(300795)、佰銳博雅(872937)、中青博聯(837784)、易尚展示 (002751)、名洋數字(831946)、卡司通(832971)、昆侖股份(836036)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會展行業供給情況;中國會展行業需求情況;會展產業價值鏈;成都市主要產業總收入;成都市重大會展活動數量;成都市會展展出總面積;成都市會展企業數量
會展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中國會展行業供給情況分析:我國展覽館場館數量小幅下降
2022年5月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中顯示,2021年全國展覽館場館291座,同比2020年減少7座,降幅2.3%。其中3座展館停用,3座展館改用,1座展館維護。全國正在建設的展館與已經立項待建展館分別為24 座和6座,與2020年持平。
2021年,全國在用的291座展館的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為1224.42萬平方米,同比2020年減少4.58萬平方米,降幅為0.37%。全國24座在建展館的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為304.35萬平方米,同比2020年減少了54.65萬平方米,降幅為15.22%。全國立項待建的6座展覽館可供展覽總面積為57萬平方米,與2020年持平。
截至2021年末,全國可供使用的辦展面積為1585.77萬平方米,同比2020年預測總面積減少59.23萬平方米,降幅達3.6%。
——中國會展行業需求情況分析:我國展覽館場館數量小幅下降
2021年,全國線下展覽總數為5497場,展覽總面積為9188.57萬平方米,平均每個展覽舉辦面積為1.67萬平方米,較2020年展覽總數增加89場、展覽總面積增加1461.96萬平方米,平均每個展覽舉辦面積增加0.24萬平方米,本別增幅達1.65%、18.92%和16.78%。
2021年是全國對抗新冠疫情的第二年,展覽行業積極恢復。雖然全國境內線下展總數與2020年相比漲幅不大,但總規模及凈規模皆有大幅增長,預示著中國境內線下展覽正在有條不紊的恢復中。
——會展產業價值鏈分布
中國展覽業作為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會展行業上游為場館租賃商、展館服務提供商,中游主要是會展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下游有會展合作代理機構以及會展經濟輻射范圍以內的其他行業。
根據會展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狀況可知,上游產業鏈中,展館服務提供商毛利率較高,整體維持在26%-44%左右的水平,場館租賃商近年來毛利率波動變化幅度較大;中游會展主辦及承辦單位毛利率適中,整體維持在13-22%左右水平;下游會展合作代理機構毛利率水平較高,會展經濟輻射范圍之一,交通運輸行業毛利率水平較低,且2020年受疫情影響進一步降至6%左右的歷史最低點。
注:會展產業各環節(行業)毛利率采用行業代表性企業2015-2021年間毛利率統計;中游會展主辦及承辦單位毛利率以同花順行業A股上市企業2015-2021年間整體毛利率數據統計;下游會展經濟輻射范圍及其他行業以同花順中,交通運輸行業A股上市企業2015-2021年間整體毛利率數據統計。
成都市會展產業政策環境
在現代的經濟文化交流中,會展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對于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為將成都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打造帶動全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2020年以來成都市會展產業政策發布數量開始激增,2020至2022年10月年均會展產業政策發布數量均在23條以上:
2020年,成都市博覽局以全國第一的速度印發了《統籌疫情防控會展活動管理規范》,明確提出展會場館方除做好門禁管理、公共區域管理、員工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措施外,還要做好餐飲服務和酒店服務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大型展會的舉辦。
2021年,《成都市錦江區關于構建“1+3+3”產業體系的產業扶持政策》提出對由區政府組織企業、社會組織、商個體參加市級以上(含市級)大型會展活動,經認定,對其按實際場租費的30%給予不超過10萬元補貼,同一對象年度補貼金額不超過20萬元。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國際會展之都建設規劃》出爐,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到2025年,立足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現代會展產業體系,將成都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
截至10月24日,成都市2022年共有23條相關會展產業政策公布。
成都市會展產業鏈現狀圖譜
——成都市會展產業鏈圖譜
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成都市會展產業鏈不斷完善,在場館租賃、展館服務、會展主板及承辦以及會展合作代理等渠道均有企業布局:
注:下游會展輻射行業以交通運輸業(不含貨運)企業數量進行統計。
——成都市會展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成都市會展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主要分布于以青羊區、錦江區和武侯區為主的成都市中心城區,以及雙流區、高新區和自貿區等,區域內企業數量較多,業務布局較為廣泛。
——成都市會展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根據成都市政府印發的《成都市“十四五”國際會展之都建設規劃》,“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優化全市會展業空間結構、高效配置要素資源、協同聯動促進各區域核心功能相互支撐,構建“雙核驅動引領、四大特色助力、全域協同發展”的“2+4+N”會展業發展新格局,形成特色功能優勢,服務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做優做強:
雙核驅動引領:強化“牽引帶動”,以四川天府新區和成都高新區為“雙核”,發揮兩大專業場館優勢,聚焦做優做強會展創新策源、資源整合、產業集聚等核心功能,加快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格局,打造會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四大特色助力:依托重點區域和特色產業,聚焦做優做強航空樞紐、運動賽事、會獎旅游、特色農業四大特色,著力加強會展創新能力,推動會展功能差異化提升,增強會展競爭力和帶動力。
全域協同發展:依托區域資源和重點產業鏈,圍繞更好接續雙核及四大特色的會展發展勢能,深入展產融合互促,促進全市會展有序發展和高效協同協作,全力打造產業會展集聚地。
成都市會展產業發展現狀
——2021年成都市實現會展總收入達1231.6億元
“十三五”期間,成都會展業總收入5240.3億元、直接收入533.3億元、帶動收入4707億元,其中直接收入同比增長81.1%。2021年,成都市會展業總收入1231.6億元,同比增長16.9%。
——“十三五”期間成都重大會展活動數量持續增長
“十三五”期間,成都會展業累計舉辦重大會展活動3572個、展覽和會議總面積4943.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52.8%、35.4%。其中,舉辦重大展覽1177個、展出總面積2119.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40.1%、47.2%;舉辦重大會議1169個、會議面積2824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158.6%、27.7%;舉辦重大節慶活動1226個,同比增長17.2%。2021年,成都共舉辦重大會展活動955場,同比增長8.28%。
注:目前成都市政府僅公布2021年成都市重大會展活動舉辦總數數據。
——“十三五”期間成都市會展展出總面積達4943.7萬平方米
“十三五”期間,成都會展業展覽和會議總面積4943.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4%;2021年成都市會展展出總面積達110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25%。
——成都市會展新增注冊企業數量波動遞增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自2015以來成都市會展產業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10月24日,成都會展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共2719家,其中2019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2019年全年成都會展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505家,較2018年增加206家;截至10月24日,成都2022年會展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93家。
成都市會展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成都市會展產業發展前景
《成都市“十四五”國際會展之都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立足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現代會展產業體系,將成都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助力打造帶動全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會展業總收入超過1600億元,舉辦重大會展活動數量超過1200個,展出總面積超過1450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成都市會展產業發展目標匯總如下:
——成都市會展產業發展規劃
《成都市“十四五”國際會展之都建設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堅定不移建設國際門戶樞紐,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持續增強極核主干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會展業提質增效、支撐引領,聚力“建圈強鏈”,塑造產業新格局,構建產業新生態,培育產業新動能,推進數字會展和綠色會展,深入展產互融互促,擴大國際開放合作,完善綜合配套服務,促進會展高質量發展。發展目標方面,“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從塑造會展業新格局、構建會展業新生態、培育會展業新動能、推動展產融合發展、促進會展業開放合作及完善會展業配套服務共六大方面助力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會展(MICE)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會展(MICE)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會展(MICE)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會展(MI...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