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供給分析 疫情紅利消退下部分企業產量出現負增長(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達安基因(002030)、邁瑞醫療(300760)、迪安診斷(300244)、明德生物(002932)、東方生物(688298)、科華生物(002022)、圣湘生物(688289)等
本文核心數據:體外診斷國產化率;產品獲批數量;代表性企業產量
中國體外診斷行業供給能力
國內體外診斷供給類型主要包括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血液學診斷和POCT。對應細分產品類型和監測項目多樣,其中,目前國產能力較高的有生化診斷、分子診斷等。
2023年,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大部分領域的國產率超過50%。其中,分子診斷的國產替代進程最快,國產化率已經超過70%;生化檢測的國產化率也超過60%。整體來看,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的國產替代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產品備案情況
2019-2023年,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獲批數量保持在300個/年以上。2019-2021年獲批數量逐年下降,2021年同比下降-25.2%,為335個。2022年,我國體外診斷獲批產品數量回升至461個,同比增長37.6%。2023年,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獲批數量為432個,同比下降6.3%。
從獲批產品來源來,2020-2023年,國產三類診斷產品占比在70%以上平穩波動,2023年為73.61%,較2020年的72.77%小幅上漲。
中國體外診斷行業企業產量情況
新冠疫情三年多來,作為新冠病毒檢測“金標準”的核酸檢測成為推動IVD行業跨越式發展的最強勁動力。
此前作為醫療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體外診斷企業長時間只能跟著相關病患的規模增長而提升,普遍營收體量小。特別是在國內醫學檢測行業小而散的格局中,部分企業一度面臨生存危機,就算是龍頭企業發展也比較緩慢。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并迅速席卷全球,為國內發展緩慢的體外診斷行業打開了發展空間,特別是在國內外的核酸、抗原檢測需求強勁拉動下,快速形成立竿見影的規模效應和實力。2022年,我國體外診斷行業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能擴張,產量規模同比翻倍增長的企業不在少數。
但隨著國外放松疫情管控,國內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此前強勁的新冠檢測需求快速回落,體外診斷企業產品產量也對應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其中,圣湘生物的診斷試劑產量下滑最大,2023年同比下滑95.61%,達安基因診斷儀器產量下滑最大,2023年同比下滑90.1%。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外診斷(IVD)儀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外診斷(IVD)儀器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外診斷(IVD)儀器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