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大額存單是否有利可圖?
央行昨日公布《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大額存單發行采用電子化的方式,發行利率以市場化方式確定。大額存單采用標準期限的產品形式,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30萬元,機構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
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屬一般性存款。對此,專家們表示,由于存款保險制度于5月1日起實施,此次推出大額存單,被認為離存款利率市場化只剩下最后的“一紙之隔”。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央行將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不過,筆者認為,央行此時大額存單,除了為利率市場化打下基礎外,對銀行與儲戶都是利好:一方面對于銀行來說,在開具大額存單之后,儲戶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轉讓,銀行的存款成本就可基本鎖定,這樣有利于銀行的放貸。另一方面,對于儲戶來說,大額存單的面世,不僅多了一個投資渠道,而且由于大額存單的良好流動性和較高收益率,可望成為普通百姓青睞的大眾理財產品。
當然,大額存單發行在提高銀行主動負債能力的同時,必然也導致負債成本的快速上升。為了應對利差收窄的不利影響,商業銀行必須加快戰略轉型,一方面要提高資產配置能力和效率,重視資產端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另一方面要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那么,投資者認購大額存單是否就有利可圖呢?
首先,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的大額存單,就是為了那些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和持有大量短期資金的投資者。盡管大額存單的利率會高于普通定期存款(預計在4.1-4.2%),但是對于期望“一夜暴富”的投資者而言,顯然就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從收益率上看,大額存單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后者的高收益優勢在逐步消失。
再者,大額存單在到期前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但是大額存單利率價格是隨行就市,當市場利率出現較大波動時,投資者在“短炒”過程中也會蒙受一定的損失。不過從總體上來說,大額存單具有可在二級市場上轉讓的優勢,其流動性肯定高于銀行存款、理財產品。所以有望成為機構投資者甚至普遍百姓青睞的大眾理財產品。
最后,大額存單不僅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而且可實現短期資金按長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比如,投資者買入期限為5年的大額存單,但持有半年后就賣出,其間的收益是按長期存款利率計算,投資者讓短線資金通過長線配置的方式,獲得了較高的收益率。
總之,在互聯網金融產品、股市瘋牛的雙重夾擊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而低風險、流動性強的大額存單的到來,顯然將對其造成更大的沖擊。這次大額存單個人投資者30萬的門檻,比此前流傳的100萬要低很多。這也有助于讓更多偏好低風險的個人投資者采取這種理財方式。但大額存單這種理財方式,肯定不適合一夜暴富投機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