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掉隊?
作者|子默 來源|新眸(ID:xinmouls)
新能源電車時代,豐田的熱度正在下降。
2020年,豐田旗下各品牌錄得年度銷量952.8萬輛,超過大眾旗下各品牌共售出930.5萬輛,時隔5年再次登頂全球第一。排名上去了,但是銷量卻下滑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豐田2020年度的凈利潤卻漲超10%。
大眾和豐田2013-2024年銷量走勢圖
根據IHS預測,2020年豐田實現對大眾的趕超后,二者在2021年會呈膠著狀態,之后豐田的銷量會逐漸與大眾拉開。令人玩味的是,作為全球最早切入新能源的車企之一,豐田和各大車企的關系也十分微妙。
我們很少看到媒體和車友們討論豐田的新能源車型,導致部分人一度認為豐田在新能源時代掉隊了。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國家均發布燃油車禁售的當下,汽車巨頭豐田的下一步又會是什么?
01
豐田的舊邏輯
與如今的新能源刻板印象相反的是,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豐田就是日本通產省電動汽車研發項目的主要參與方,并在電動汽車市場有所布局。
1983年,豐田推出了EV-10;1985年,推出EV-20;1987年推出EV-30。90年代后,豐田又在之前技術升級的基礎上,分別在1993年推出Townace Van EV、1997年推出RAV4 EV。
這一時期的豐田電動車市場,更偏研究課題屬性,也就是通過與通產省合作,將技術體系化進行非正式的市場化驗證。這種方式,必然造成豐田在電動車領域實驗性更多一些,市場屬性會弱一些,加上當時的技術限制,豐田在銷售過程中陸續發現這些車型存在續航里程短、電池技術成本高、充電時間長等問題,導致電動車只能是“短途城市用車”,而不能大規模推廣。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豐田在混合動力開始了大規模的布局,混合動力才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的方案,這是豐田所篤定的。
關于混合動力系統,在汽車行業有這么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合動力,一種是其他混合動力。豐田THS的量產時間也是在1997年,THS實現了混合動力系統最終目的:讓發動機在不同的能源消耗的工況下,始終都能維持在高效率的工作區間,從而達到節油目的。
豐田混合動力系統發展歷程
THS又被稱為行星-齒輪動力系統,在THS中,發動機,對應行星架;負責管理發動機的電機,對應太陽輪;主要負責驅動的電機,對應齒圈,同時齒圈通過傳動鏈外接到車輪。
相比同時代的汽車產品,THS達到了節油目的,但是缺點同樣明顯:THS無法將功率全部輸出到車輪端作為驅動力,本質上是一套動力分流型系統,這注定搭載THS的普銳斯車型加速能力不足。比如直接驅動車輪的動力電機,峰值功率只有29kW,而相同整備質量的五菱榮光1.2L發動機功率標稱是60.3kW。
為彌補初代THS不足,在此后的二十多年內,豐田對這套系統進行了多次升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9年第三代普銳斯上的THS系統,一是將發動機排量提升到1.8L,二是采用全新的逆變器。通過這兩個升級,第三代普銳斯的實測油耗達到4.3L/100km,該水平直接領先了整個燃油車時代。
與此同時,在豐田最大的海外市場美國,特斯拉第一代純電動車正式量產了。
反觀豐田,純電動力、混合動力、氫能源、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類型,豐田都有所涉及,“琴棋書畫樣樣都會,但樣樣不精”,尤其是對THS的依賴,直接導致了豐田接下來的十年戰略誤判。
02
誤判特斯拉
2010年,豐田章男因剎車門事件前往美國參加聽證會,52歲的豐田章男在全球媒體的鎂光燈下鞠躬致歉。
聽證會間隙,豐田章男接受馬斯克的邀請,前往加州馬斯克的居住地,馬斯克為了博得新任社長的重視,與豐田章男一起開著剛面世的首款特斯拉車型Roadster兜風。
這個舉動成功博得了豐田章男的關注,兩家公司一拍即合,并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其中有兩項對于成立七年、一直在虧損、燒錢的特斯拉來說,簡直就像雪中送炭:
一、豐田投資特斯拉5000萬美元,獲得特斯拉3%的股份,依靠這筆錢,特斯拉的Roadster得以上市;
二、豐田將位于硅谷附近弗里蒙特的一座廢棄工廠賣給了特斯拉,特斯拉將這座工廠改造為特斯拉弗里蒙特超級工廠,是特斯拉最大的產能基地。
注入資金,給了特斯拉得以繼續運營的血液;提供工廠,給了特斯拉可供生產汽車的可能,隨后豐田與特斯拉的合作,推出了RAV4 EV的改進型,這是兩家公司合作后推出的的第一款車型,也是最后一款車型。
在RAV4 EV銷售的2012年-2014年中,算得上是兩家公司的“蜜月期”,在當時,豐田給RAV4 EV制定的銷售目標是三年內賣掉2600輛,但最終銷量雙方都沒有公布,坊間認為預期目標沒有達到。
2015年,馬斯克的高級助手吉倫離職,自2010年加入特斯拉之后,吉倫一直是與豐田合作的推手。在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后,吉倫主導了弗里蒙特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的改建,正是這條被稱為“拼湊起來”的產線,幫助特斯拉完成了Model 3的交付。
再之后的故事大家都清楚,豐田選擇減持特斯拉的股票,最終在2017年全部賣出,從此徹底結束了與特斯拉的合作。
03
真的掉隊了嗎?
豐田和特斯拉的合作,與其說是優勢互補,不如說是各取所需。
對于豐田來說,更多是想利用特斯拉純電動車的技術優勢,來開發純電動車市場;特斯拉則是想利用這家豐田成熟的供應鏈和管理能力,將自己的產品更快推向市場。
2012款的RAV4 EV,讓豐田在純電動汽車方面不得不面對失敗的現實,與之前EV-10甚至1997款RAV4 EV不同,2012款RAV4 EV是豐田在美國推出的第一款純電動汽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2012款RAV4 EV的失敗,直接導致了豐田全面轉向THS,放緩純電動汽車進程。
2015年,豐田第四代THS系統推出,之后陸續搭載到豐田推出的主流新能源車型上,可以簡單理解為,豐田將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落到了THS的混合動力汽車上。需要注意的是,豐田是車企中對純電動市場最保守的巨頭,如果豐田的新能源戰略都發生向上變化時,意味著整個電動化趨勢的進一步被確定。
在前幾年制定的電動規劃中,豐田對純電動的預期非常低,但近兩年來,豐田已經意識到風向變了,所以在2019年提出了最新的電動化戰略,計劃在2025年銷售550萬輛電氣化汽車,包含混動、插電、純電動和燃料電池,其中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合計100萬輛,而在此之前,這是2030年的目標,整整提前了五年。
事實上,自2020年起,豐田先后推出了全新的純電動車臺和6款全球BEV車型,包括小型、中型和大型車。
在歐洲,汽車保有量方面已趨近飽和,而歐洲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出臺了停售燃油車的計劃,而中國市場還在增長中,2020年,豐田在中國錄得約180萬輛,同比增長10.9%,接近豐田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大幅度超過歐洲99.3萬輛的銷量。
但中國現階段最大的風口,正是純電動車,根據公開資料,豐田的動作大體可以分為三步:
一是“油改電”,在成熟車型的基礎上,通過對燃油車架構進行電動車改進,這種方式能快速推出純電車型,但局限于燃油車本身的架構限制,這類車型的續航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在銷量上預計存在不小阻力,但能快速提升在插電混合動力的市場份額,以品牌力來取得市場反響;
二是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如與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通過比亞迪來進行代工,引入比亞迪已有的經驗和技術,快速實現電動化;與寧德時代合資,切入電池領域,以獲得純電動的電池支持等,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補齊豐田現階段的一些短板;
三是推出純電動平臺的全新車型,針對電動汽車進行全新設計,從電池模塊、電機、電控等方面優化車型設計,以達到延長續航里程的核心訴求。
從豐田眼下的動作來看,似乎想彌補戰略誤判下所錯過的,只是,隨著特斯拉激發鯰魚效應,以及中國造車新勢力們的崛起,留給豐田的空間并不多。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眸(ID:xinmouls),作者:子默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