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終局是什么?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汪韻 來源|新眸(ID:xinmouls)
智能音箱賽道正走向分水嶺。
2014年,亞馬遜推出第一臺智能音箱Echo,立刻受到追捧。隨后,谷歌、蘋果、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公司也先后入場。到了2017年下半年,國內做智能音箱的企業已近50家,智能音箱成為行業熱點,被認為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標志性產品,是智能家居的“樞紐”和IoT(物聯網)的支點。
對智能音箱,很多人是期望過高的,用戶小陳告訴新眸,“現在的智能音箱的體驗感,并不如預期,和智能音箱對話更像是‘對牛彈琴’,需要多次重復且往往無法得到準確回應,很多應用還需要手動設置,用起來不夠智能。”
和互聯網玩家所描繪的智能音箱使用場景(通過語音,播放音樂、電影,查詢天氣和知識,控制家里的所有電器,還有窗簾開關)相比,部分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感并不算友好,以播放音樂為例,往往因為版權問題,導致播放列表中顯示的音頻無法全部播放(需要手動導入)。
根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后,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增長開始放緩,甚至下滑。要知道,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還呈現三位數增長,達到109.7%。到了2020年,國內智能音箱總體較2019年下降了8.6%,有趣的是,這似乎并不影響新玩家入局的激情,為此,這篇文章我們將主要分析:
復盤智能音箱的發展軌跡;
理性探討智能音箱的未來前景。
01
三分天下,還是諸侯之爭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調研數據,目前國內智能音箱市場整體呈現三足鼎立格局:小度音箱、天貓精靈、小愛同學三家市場份額已超過了95%,Rokid、喜馬拉雅以及國內山寨品牌等,這些曾經的攪局者已難尋蹤跡。
互聯網熱衷價格戰,智能音箱也不例外:小米首臺智能音箱小愛同學定價299元,天貓精靈方糖售價僅為89元、小度智能音箱都在百元,這還不包含電商平臺優惠;百度首款智能音箱—小度智能屏Air補貼后價格僅168元,天貓精靈方糖R平臺補貼后價格從199元降至69元,有時還送價值幾百元的檢修套餐價。
作為阿里旗下的智能硬件產品線,天貓精靈走得兜兜轉轉。
2017年7月,阿里云的天貓精靈X1正式發布,阿里把天貓精靈當做loT時代重要的接口,成為核心戰略之一;但在2019年6月的業務重組中,天貓精靈被夾雜在UC、阿里音樂、阿里文學組成的業務板塊,品牌運營策略也從“智能”轉向了“潮酷”;直到2020年初,庫偉(阿里云IoT負責人)上任,天貓精靈才重回阿里云事業群,并開始構建起更為龐大的IoT版圖。
如果說阿里為天貓精靈錨定的新方向,是打造IoT生態圈,那么百度的思路顯然有別于阿里,小度押注的方向是智能助手,作差異化。
當阿里在B端謀求新出路時,百度仍堅持先將C端的市場做大。具體來說,小度的兩個方向是:1、人群上的差異化、2、場景上的差異化。
為了在特定人群中進行能力強化,小度的策略是通過產品撕開用戶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兒童群體來看,小度曾在去年上半年推出了專注兒童教育的小度教育智能屏、小度智能早教機,為了滿足“讀繪本”的特定需求,小度教育智能屏還特意增加了一個“智慧眼”,通過AI算法識別課本教材,實現了點讀、跟讀課本等功能。
不同于阿里聚焦的IoT場景,百度嘗試在加固家庭場景的基礎上,將智能助手從家庭場景中走出來,比如查詢菜譜教程以及作為智能家居的總開關。其實小度的初衷并不難理解,解決的是從了解到認可之間的消費心理變化,刺激用戶在感受過“智能音箱”的新鮮感后,產生購買欲的爆發式增長。
反觀小米,另辟蹊徑在“生態鏈布局”上玩得風生水起。
事實上,小米自2012年起就開始布局智能家居生態鏈,憑借著“性價比”的硬件產品與大量關聯的智能家居先行一步,對產品進行賦能,在智能音箱和語音交互出現后,他們的IoT戰略進一步升級為AIoT戰略,用語音操控智能音箱與其他設備交互,到了2019年,小米又推出了新戰略“1+4+N硬件入口”(1是手機,4是電視、音箱、筆記本和路由器,N則是生態鏈中的眾多產品)
這在小米當年第三季度財報中,也得到了體現,與2018年同期相比,擁有5件及以上連接了小米AIoT平臺的設備的用戶數已達560萬,同比增長了59%;小米AIoT平臺連接的設備總量也同比增長了35.8%至2.89億臺。
雖然對賺錢模式還在摸索中,但在百度、阿里、小米等玩家們看來,智能語音及其載體—智能音箱在打開物聯網場景上具有關鍵性作用,達成了共識,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
02
智能音箱的B與C
相較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使可聯網的設備類型和數量有了質的提升。在技術、軟件環節的語音助手,可能處于相對集中的市場,但落到終端硬件產品上,形態卻非常分散,可以是智能音箱、智能臺燈、智能電視、智能冰箱等多元品類,難以形成像手機一樣的剛需產品。
非剛需和多樣化,再疊加價格戰帶來的低利潤甚至負利潤,使中國的智能音箱市場出現了一個現象:to C、to B雙重布局。
在to B布局上,一是在生產鏈上往上游走,在自己生產終端以to模式為智能音箱賦能的同時也向其他企業提供語音語義算法或模組。比如科大訊飛是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的供應商,為這些產品提供了麥克風陣列、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回聲消噪和語音增強等技術方案;二是把智能音箱批量賣給B端客戶,比如滲透式覆蓋酒店、學校等。
在內容生態的建設上,小度跑在了天貓精靈和小米前面。小度最早著手于內容生態的構建,打造了囊括愛奇藝、好看視頻、騰訊視頻、優酷、B站、芒果TV、快手、抖音、咪咕等在內的視頻內容生態,通過與QQ音樂以及環球、太和音樂等版權方的合作,覆蓋了數千萬量級歌曲,以及在游戲、在線教育課程等垂直內容上的布局。
天貓精靈也有意彌補內容上的短板,去年投入100億元用來改造內容生態,全面接入阿里文娛、健康、教育、購物等內容和服務能力。考慮到有屏智能音箱的市場存量,無屏化的天貓精靈在與抖音、快手、B站等內容大戶談定制化合作時,可能會缺少足夠的話語權。像小米那樣依托封閉的IoT生態留住用戶,或許更適合現階段的天貓精靈。
在進行新一輪的戰略選擇時,小度的內容生態決定了向C端消費者的傾斜,商業邏輯和進化思路都圍繞消費者進行。天貓精靈做大B端業務的商業邏輯也有著某種必然性,無屏智能音箱的交互集中在指令性,可以說是家庭IoT控制中心的天然場景。
小度選擇做大C端市場的原因,主要是基于龐大的用戶需求催化產品技術層面的進步,繼而加速智能語音的技術突圍,以此鞏固自身在智能語音賽道上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小度并沒有放棄對IoT生態的布局,上半年剛發布了自己的鴻鵠語音芯片,嘗試從軟硬兩個維度賦能第三方硬件。
值得一提的是,天貓精靈也沒有停止在C端的布局,將IoT生態作為現階段核心目標,從未放棄從B端打入C端的想法。將智能化的技術賦能給B端廠商,再憑借自身在線上和營銷端的資源優勢幫助合作伙伴打入家庭場景,最終加速天貓精靈在家庭的滲透。
進入2020年,小愛、小度和天貓精靈都開始規避“智能音箱”一詞,強調智能語音。
03
智能音箱的下一站
作為主流的人機交互方式,智能音箱意味著下一個階段的流量入口,也注定了小米、百度和阿里的智能音箱戰役只是過渡性的,終局還是語音交互。
相較于天貓精靈此前的嘗試,構建AIoT和內容生態、賦能家電產業帶的打法,符合“阿里經濟體”歷來的風格。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智能家電產業年產值增長在過去3年中是整個家電產業的5倍,倘若天貓精靈可以完成“2025年將中國70%的升級為智能產品”的目標,IoT有可能是阿里繼電商、云計算和物流后的又一增長履帶。
聚焦智能家居賽道,是阿里云在2013年開始的布局,經過多年發展標準答案逐漸清晰,即所有的智能設備將是去中心化的協作,智能語音將是最主流的交互方式。天貓精靈在這個賽道上離天花板還很遠,但從不缺少想象的空間。
小度執著于人群和場景上打破差異化,也有它的內在邏輯。
To C的路線需要以保持賽道優勢為前提,有利于智能語音的技術進步,也符合百度“技術為王”的風格,并且可以和百度的內容主航道無縫銜接。根據百度官方披露的數據:小度的功能已經全時全景覆蓋了家庭生活,為用戶提供休閑娛樂、知識教育、問答資訊、生活服務、社交通訊等服務。
“流量=用戶數×用戶時長”,是互聯網公理,當人口紅利近乎被消耗殆盡,誰能占領更多的用戶時間,就意味著更大的話語權。小度意在加速用戶池的擴張,進一步夯實小度作為流量入口、內容出口、交互中心的地位,有望在三到五年后成為百度的新增長點。
消費者作為一切商業的根基,聚焦于消費者的創新可能挖到一些預料之外的寶藏,語音的下一站,可能并不是路線之爭,而是能否占領下一代用戶的心智。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眸(ID:xinmouls),作者:汪韻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