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引擎大方“交朋友”,字節跳動大模型策略隱現?
作者|唐辰 來源|唐辰同學(ID:late-news)
字節跳動入局大模型很謹慎。
特別是今年以來,AI大模型賽道火熱,百度、阿里、360等國內大廠先后入局,高調推出自家的通用大模型或者行業大模型。但字節遲遲沒有動作,不禁引起業界好奇,字節跳動將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切入大模型賽道?
字節大模型策略隱現
6月28日,字節跳動旗下云計算服務平臺火山引擎發布“火山方舟”,這是一個大模型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模型訓練、推理、評測、精調等全方位平臺服務。當前,百川智能、復旦大學MOSS、MiniMax、智譜AI等7家初創AI科技公司及科研院所的大模型被引入平臺,成為火山方舟的首批“朋友”,對外出售服務。
這也意味著,字節仍沒有發布自己的大模型,而是引入多家第三方大模型提供商,打造MaaS平臺。一方面,模型提供方,通過 “火山方舟”能夠以更低的成本觸達海量客戶,更小的代價在ToB市場實現規模化;這個關系有點像微軟和OpenAI、亞馬遜和Bedrock;另外一方面,對模型使用者來說,通過 “火山方舟”可以便捷地接觸到眾多高質量的基座模型,一站式對接多家模型提供商,為不同場景選擇最合適的模型。按照4月份,火山引擎總裁譚待的說法,國內幾十家做大模型的企業,七成已經在火山引擎云上。
今年年初,媒體普遍報道,字節跳動并未缺席大模型,早已有布局,分別在語言和圖像兩種模態上發力,如同百度推的文心一格和文心一言。不過該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確認,字節跳動副總裁楊震原給出一個模糊的回應,字節跳動對大模型也在做一些學習和研究,現在還沒有什么結果,也沒有大模型產品落地時間表。
緊接著6月上旬,又有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已經向英偉達訂購了超過10億美元的GPU,這一訂單可能已接近英偉達去年在中國銷售的商用GPU總和,這可以說明字節跳動的算力儲備不輸阿里云,百度。
同時,晚點也關注到,兩年前卸任CEO 的創始人張一鳴也開始看相關論文,與一些團隊交流心得。按照譚待的說法,他們將來還會引入更多大模型,字節跳動如果能做好自研的大模型,除了應用到業務中,也會放在平臺里對外銷售。
由此不難判斷,隨著火山方舟的發布,字節在大模型賽道的策略正浮出水面:“自研+平臺”兩條腿走路。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字節自研大模型的正式亮相。這也符合字節跳動過往的風格,不會立馬跟風,在研發大模型上吹牛,而是悶聲干事,然后整個大動作。
火山方舟的價值
根據火山引擎總裁譚待的判斷,未來大模型市場將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多模型生態:在未來,企業自身對于大模型的應用,將會是一個“1 + N”的應用模式,即一個主力模型和N個外部模型協作的模式。這與其此前大模型市場不會出現少數幾個大模型通吃的局面的觀點一致。企業會用多個模型開發應用或改造業務,火山方舟大模型服務平臺由此誕生。
那什么是火山方舟?簡單來說,火山方舟是一個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基于火山引擎的能力,對模型精調、推理、評測,模型使用者可以在商店里挑選行業優秀的大模型平臺,放心使用。這客觀上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門檻,推動大模型和大算力的應用落地,加快大模型在各行業發揮商業價值。也就說,火山方舟在起步階段就集成多個大模型,供使用者直接對比,幫助客戶為不同場景精調模型,“跑完最后一公里”。
火山方舟作為模型提供方和模型使用者平臺型粘合劑,已經提供了具體的“撮合路徑”,促成“研究-訓練-應用-變現-反哺研究”的正向循環。具體來看,“火山方舟”基于大模型應用的工作習慣,打造了多個核心部分。“模型廣場”會有不同的模型供應商提供不同版本和尺寸的模型,用戶可以直接與模型交互,調用推理API,接入生產環境;“模型評估”是“火山方舟”重點打造的環節入口,用戶可以基于業務需求設計一套可量化的評估指標,在模型評估后挑選最合適的模型;“模型精調”可以幫助客戶利用自有數據進行持續訓練,建設和積累自己的精調數據集,降低推理成本。
此外,為解決企業使用大模型對數據泄露的擔憂,促進模型提供方和模型使用方的互信。“火山方舟”上線了基于安全沙箱的大模型安全互信計算方案,利用計算隔離、存儲隔離、網絡隔離、流量審計等方式,實現了大模型安全互信計算,可確保企業客戶數據資產安全。
據了解,目前,抖音集團內部已有十多個業務團隊試用“火山方舟”,在代碼糾錯等研發提效場景,文本分類、總結摘要等知識管理場景,以及數據標注、歸因分析等方面探索,利用大模型能力促進降本增效。
這些內部實踐是“火山方舟”成熟的磨刀石,快速推動火山引擎大模型服務平臺能力的完善。
由此,火山引擎的大模型變現路徑規劃也逐漸明晰:向大模型初創公司提供算力支持。這是因為,一方面,字節跳動有豐富的算力儲備,正如譚待多次明確,火山引擎自己不做大模型,火山引擎可以調度抖音等業務的空閑計算資源,出售給大模型廠商。另外一方面,大模型廠商可以不用浪費資金和時間去“重復造輪子”。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在2023火山引擎V-Tech體驗創新科技峰會上表示,大模型已經當仁不讓地拿起了技術革新和體驗創新的接力棒。但如何接下這一棒,每個公司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與字節類似,騰訊至今也未急于發布自研大模型,也是優先推出MaaS大模型服務,提供類似“火山方舟”的服務,馬化騰說“不急于一時”。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模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好飯不怕晚,大抵如此。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唐辰同學(ID:late-news),作者:唐辰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