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利率異常看IPO被否
IPO過程中如何合理規避毛利率異常質疑
以上被否的案例對IPO申報企業和相關中介機構帶來一些啟示。中國證券報曾發文做出如下總結,分享于此,希望有利于廣大擬上市企業的IPO申報和戰略經營管理。
首先,發行人應通過毛利率分析準確描述盈利能力,并充分揭示經營風險。
發行人在發行申請文件中,應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橫向分析(同行業公司)、縱向分析(報告期)兩個維度,對公司報告期毛利率的變動及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偏離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準確描述盈利能力。同時發行人應對影響毛利率的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充分揭示企業的經營風險。
其次,毛利率分析應緊密結合發行人實際經營情況。
發行人應結合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從行業及市場變化趨勢、經營模式、定價機制或銷售策略、技術先進性及議價能力、產品結構變化、報告期主要客戶變化情況、產品價格調整周期、原材料、人工成本的變化情況等方面對毛利率變動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披露。
第三,毛利率應結合關聯方及其交易認定情況進行分析。
對于IPO申報企業報告期內毛利率異常的大額交易,中介機構應對交易的公允性進行核查,判斷交易的商業實質,關注是否存在關聯方交易非關聯化的現象。
中介機構在關聯方及其交易的認定過程中,對商業條款、結算條件、結算時間、與其他正常客戶明顯不同的異常交易應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核實異常交易的對手方是否是未披露關聯方,是否存在不正當的利益輸送或損害擬上市公司權益的行為。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