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啟動 流動性改善可期
在新三板推出之時,前瞻投資顧問就已經預言,新三板必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并且開始積極探索與新三板有關的業務。在過去的8年里,雖然新三板的發展經歷了各種波折,并且也曾經一度陷入低迷,但這一觀點也逐漸成為共識,當初的預言也逐漸成為了現實。2014年8月25日,隨著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正式啟動,新三板成為中國納斯達克的夢想離現實越來越近。
做市首日交投活躍
新三板做市首日,首批參與做市的標的企業交投十分活躍。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收盤,43家標的企業中共有42家實現成交,成交總額超過了3,890萬元人民幣,總成交量逾478萬股,東亞裝飾(430376)為當天唯一一家沒有成交記錄的做市標的企業。在有成交的42家做市標的企業中,漲幅大于50%的共計8家,股價下跌的有7家。其中,成交價格振幅最大的是新眼光(430140),當日最高價28.60元,最低價7.50元,當日振幅達351.67%;漲幅最大的是行悅信息(430357),漲幅為128.03%。
可以看出,相對于之前實行協議轉讓制度的清淡行情,新三板引入的做市商制度之后,交易量有所提升,市場也更加活躍了。做市商制度對提高新三板的流動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做市商制度改善新三板流動性
但由于做市商在國內還是個新事物,很多浸淫市場多年的專業人士對做市商都比較陌生,而且引入新三板后,市場的巨大波動也讓很多人對做市商的作用產生了懷疑,有的人還以為這是機構公開“坐莊”。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做市商的場外市場是怎樣的。投資者A持有一只冷門股票,想到市場上出售,結果卻發現市場上沒有接盤的人,于是他只能灰心喪氣得離開了。恰巧在他離開后幾個小時后,投資者B來到市場,希望能買到這支冷門股票,卻發現沒有賣家……若是時光倒流,市場上出現了一個叫“做市商”的角色的話,我們的做市商就可以先買下投資者A所賣出的股票,然后守在那里等投資者B出現,再以稍微高一點的價格賣給她,從而實現皆大歡喜的結局。
這就是做市商的起源以及所發揮的最大作用——提供流動性。它與所謂的莊家是截然不同的。通俗點的來說,所謂的莊家,其實是國內對大資金的一種稱謂,它沒有任何法定義務,其目的純粹是為了拉抬股價賺錢,并且還可能涉及了內幕交易。而所謂的做市商,是交易所明確合作并且列出的,有牌照的機構,它同時接受證監會和交易所的監管,有增加市場流動性的法定義務。在完成法定義務的基礎上,允許做市商合法掙錢。更進一步的說,做市商并非機構在某個證券上“坐莊”,自買自賣操縱股價,以達到低位買進,高位出貨的目的。真正意義上的做市商,是通過專業的研究,給相關證券提出合理的價格波動區間,并且進行相應的買賣交易活動,以維持其必要的流動性,讓投資者了解這個股票,也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支持。
當然,在目前的做市商制度之下,券商實現盈利的方式比較單一。因為券商手中的股票都要從掛牌企業中買來,然后再賣給普通投資者,這就意味著券商只有低買高賣才能實現盈利,一旦二級市場低迷或者掛牌價低,就會給做市券商帶來虧損,可以說,做市商有推高股價的內在沖動。但實際上,當市場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做市商所能賺取的價差也會慢慢趨于合理。以美國經驗數據為例,目前做市商股票的平均買賣價差只有5%,并不能算得上是什么暴利投機行為。
而且,在提供流動性義務的基礎上,做市商事實上還被交易所賦予了在市場崩盤時繼續提供流動性的使命,一旦市場上出現恐慌性暴跌,做市商們并不可能都置身事外,他們很可能是整個市場上唯一會在那里鍥而不舍接盤的人。相反,如果突然出現強大買力,而市場供應不足,他們也有義務拋出自己的存貨提供流動性。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并不意味著做市商就承擔著救市的責任,他們也是盈利機構,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他們也有保護自己的動機,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提供了一定的提供流動性。盈虧自負,承擔相應的責任,也理應得到一定的優勢。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資本市場的生命力表現在它的流動性上,這也是為什么新三板市場之前長期低迷的原因,同時也是監管機構為什么愿意極力探討和研究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理由。簡單來說,不同類型的資本市場具有不同的流動性,不同發展階段的資本市場也具有不同的流動性;不同的流動性的資本市場適用不同的交易制度,僅此而已。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D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b>【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