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培育農產品加工業 打造千億元支柱產業
湖北荊州近年來不斷加大農產品加工產業建設力度。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8日至30日,荊州市政協召開“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打造千億元支柱產業”專題調研工作會,聽取市直有關部門關于荊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的匯報。
市政協主席雷中喜,副主席張端芳、姚荊漢、林紅、毛精華,秘書長謝玉斌出席會議。
在聽取各部門的匯報后,雷中喜指出,開展這次專題調研活動是對市情、市場、發展戰略與路徑的認識和實踐的不斷深化,以更好地培育大產業,是促進跨越發展的需要。此次調研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有:影響荊州形成農業發展優勢的制約因素是什么、荊州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策是什么、怎樣創建農副產品優質品牌、如何構建農副產品加工科技開發體系、如何爭取中省政策項目支持、如何推進荊州農產品走向市場、如何調整行政管理體制和利益機制、如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等。他強調,此次專題調研要自始至終緊扣主題,務必使調研有深度、求真務實,各部門要形成工作合力,集思廣益。調研結束后,要召開議政會、起草建議案,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參考。
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農業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質監局、市林業局、市糧食局、市供銷社、市水產局、市畜牧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國土局、市金融辦、農行、農發行、農信社等部門和單位分別匯報相關工作情況。
農產品加工業成為荊州市重要支柱產業
從市政協“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打造千億元支柱產業”專題調研工作會上了解到,近年來,荊州市立足資源優勢,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目前,荊州市農產品加工業涵蓋農產品加工12 個子行業中的11 個,正逐步成長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規模企業不斷增多 龍頭支撐作用開始凸顯
去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達到296 家,主營業務收入過5 億元的有9 家,其中,過10 億元的有5 家。福娃集團和洪湖浪米業進入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綜合10 強,福娃集團、德炎水產、宏凱工貿分別進入全省行業前3 強。
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經濟支柱產業基本形成
前瞻網了解到,近幾年來,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從糧、棉、油加工為主,逐步轉變到糧、棉、油、水產、畜禽、瓜果菜、林紙等幾大行業,加工領域基本涵蓋荊州市農業的主要農產品,呈現多領域綜合發展態勢。去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539.63 億元、增40.1%,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45.25%,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園區建設不斷推進 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各縣市區依托本地優勢資源,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突出地方特色,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產業關聯度較高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不斷向園區集中,形成產業集群。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7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及產業集群。其中,監利縣農產品加工園區和洪湖市農產品加工園區被確定為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省市縣三級共建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園。
精品名牌不斷涌現 市場競爭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全市有效使用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三品”標志農產品達到499 個,擁有“福娃”、“白云邊”、“吉象”、“洪湖清水”、“天助”等5 個中國馳名商標,“福娃”牌大米、“荊楚”牌水稻種子、“福江”牌細木工板、“吉象”牌中密度纖維板、“大楓瑪麗”牌書寫紙等5 個中國名牌產品,“德炎”牌淡水小龍蝦1 個中國名牌農產品和51 個湖北名牌產品、24 個湖北著名商標。
聯結機制不斷加強 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效提
升農產品加工企業按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思路,建基地聯農戶,探索出了“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一些較為成功的利益聯結模式。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網絡農戶75 萬戶、占全市農戶的75%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既保證了原料供應,又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了企業、合作社和農戶的互利多贏,推動農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帶動農民實現發家致富。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