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產業集群多元格局呈現 制造業空間拓寬
培育高端為裝備制造業發展進行目標定位
科爾沁區與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基于城區地理優勢,將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定位于高端產業,致力于引進新型、高端、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
開發區規劃建設的占地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產業園,現已入駐國機集團、中科風電、強盛風電、韋爾自動化、渤船重工、中碩電纜等多家裝備制造企業,重點引進風電裝備制造及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和農用機械裝備等生產項目,力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總投資2億元的昌佳輸變電設備制造項目,8月底前將建成投產。國機集團農業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7億元,分三期建設,年產大型農機裝備630套、中型農機裝備1200套、小型農機裝備3100套,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上繳稅金3000萬元。以此為中心,開發區還整合構建了蒙東農業裝備、農產品加工裝備物流網絡,一期項目已于2012年8月16日開工建設,現已完成1號廠房基礎工程的施工建設,計劃在今年8月30日前建成投產。
科爾沁區在新型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力促格林風電5000噸壓力容器、萬眾礦山機械1萬臺礦山專用車,甘肅亞盛1.5億米節水管滴灌管、12億米節水管滴灌管帶等項目上半年全面投產運行;德能10萬盞太陽能LED燈具及綜合利用項目上半年達產達效。
特色園區支持裝備制造業大發展
通遼市以國機集團、湘電集團、華銳風電、中科風電、葛洲壩風電等企業為重點,堅持風能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互動發展,不斷提高成套加工能力和基礎配套水平,大力發展風電設備制造、汽車模具及零部件、礦山機械、現代農業機械等裝備制造產業,努力形成8000臺套風電設備、300臺載重車、600套礦山自動化機電設備的產能。未來5年,建成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
通遼市把裝備制造業列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扶持發展力度,承接長春、沈陽裝備制造業項目的轉移,先后引進了極富實力的風電設備制造、汽車模具及零部件、礦山機械、農業機械等裝備制造企業,提高成套加工能力和基礎配套水平,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發揮資源、能源等比較優勢。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