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產業急需“晉級”
產業亟需營銷創意高手
與國外創意產業強國相比,國內起步較晚,產品從設計研發、孵化成型,再到后期市場化運作,需要漫長的時間,同時在人才培育、商業營銷上與國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月明介紹,以動漫產業為例,目前國內的企業已達16000家,而能將設計產品成功商業化的企業卻很少。
從事動漫衍生品開發和設計的生態城“易GK”原創工作室負責人胡洋說,“對于動漫衍生品,后期設計的水平非常重要。一些動漫衍生品不能普遍推廣的根本原因其實是設計水平的局限,產業發展急需懂商業營銷、高水平設計的技術人員加入。”
六大平臺完善產業鏈條
“與其他區域相比,濱海新區具備著強大的實體產業基礎,比如制造業、電子信息業等,可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經濟基礎和信息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政策支持、金融信貸、人才培養等良好的環境條件,而新區具備了這些。”新區文化創業產業協會秘書長萬千表示。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今年(2011年)以來,新區總投資415億元,撬動70個文化產業項目,同時,設立了1億元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已吸引341家文化創意企業落戶新區,產業聚集效應顯現。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園、院、館落戶新區,構建“研發-創新-設計-制造-創意行銷”一體化產業鏈。而“投融資平臺”、“文化專業專項基金”、“公共技術平臺”、“人才平臺”、“產品交易平臺”、“行業服務平臺”等六大平臺建設,更加促進了文化創意產業鏈條發展。特別是投融資平臺、專項基金和人才平臺,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財兩翼”支持,將更好地解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普遍遇到的“瓶頸”.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北京在國內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設計、貿易交往等方面更具優勢,擁有大量的智力資源,而新區有力的產業、政策、平臺優勢,為京津兩地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加強區域間的合作交流將強有力地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比如說目前新區提供的土地、稅賦,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吸引投資的誘因很強,人力資源密集集中,上下游產業匯聚的力度,對臺灣文創業頗具吸引力。”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說。
在創意設計領域,將“制造”逐漸轉化為“智造”已是不可逆轉的前行潮流,只有真正做透這一點,才能讓天津的文化產業更上一層樓。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