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北工業園區變身海南經濟發展“動車組”
一個產業成就一個增長極 動車組轉型駛上快車道
成型、下線、裝框……在海口高新區獅子嶺工業園區里,海南英利開足馬力,加快生產電池組件。
短短兩年,英利海南光伏產業基地先后完成一期200兆瓦項目和二期前200兆瓦項目建設,年內產能將達到600兆瓦。
海口美安科技新城概念性總體規劃編制目前已經完成,首期可望今年8月動工。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去年,海口工業總產值實現539.33億元。隨著海南紅塔易地技改項目8月底實現試投產運行,椰島保健酒易地擴建技改的完成和美安科技新城的建成,到2015年,海口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將分別突破1000億元和275億元,形成以高新技術和新型工業為支撐的優勢產業集群。
走在洋浦800萬噸煉油廠區,一臺臺巨大的煉油機械讓人驚嘆。隨著小鏟灘碼頭一期工程的開建,海南煉化60萬噸聚酯原料項目的順利進展,作為全省的工業核心,煉化、漿紙等洋浦工業在馬不停蹄,向著2015年2000億的目標邁進。
海口、洋浦工業的快馬加鞭,為打造省會經濟圈工業動車組,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工業產業集群,形成海南經濟增長極奠定了良好基礎。
對于海口與洋浦的合作,海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朱東海認為,加強工業合作是兩地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加強工業項目對接、招商引資合作外,海口可依托洋浦油氣化工、漿紙等發展上下游產業,爭取洋浦更多符合環保要求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項目落戶海口,增強海口工業配套能力。海口的產業也會用到油、氣等化工產品,而洋浦的企業也會用到一些高新技術的產品,這樣兩地的企業就實現了在島內產業鏈條的對接,降低成本。
洋浦經濟開發區招商局負責人說,洋浦現已成為海南工業的龍頭,而洋浦大多數干部的家都在海口,在這點上海口為洋浦后勤保障做了不小的貢獻。他希望在海口與洋浦的合作上,不單單是兩地的化工產業鏈銜接,還要在現代服務、文化、教育、醫療、社會保險等多方面進行合作。
拓展產業支撐 增強輻射帶動力
省會經濟圈在新型工業產業上怎么實現融合、怎么實現雙贏?海口又怎么帶動輻射周邊市縣?圈內專家、市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出心聲。
發揮相互間優勢 提高競爭力
“在經濟圈中,作為一個中心城市,除了要有工業的帶動、市場的帶動、政策的帶動,商業的吸引力外,還要能為周邊生產者提供服務。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海南省委黨校教授唐鎮樂認為,海口作為海南省會、瓊北發展的龍頭,應該按“資源共享、設施共建、優勢互補、發展互惠”的原則,統籌海口與瓊北地區周邊市縣的發展,依托“一橫六縱”路網和“四港合一”的優勢,鼎力打造瓊北交通體系,逐步形成以港口帶動產業發展的港口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另外,海口還必須打造更多的產業,并且要與周邊地區形成緊密的產業關聯,發揮相互間的優勢,共同提高競爭力。
周邊市縣納入整體規劃 調動積極性
海南澄邁縣工信局副局長王艷琴說,海口市作為省會經濟圈的龍頭,必須在未來的產業布局規劃時,把海南文昌、定安、屯昌、澄邁等周邊市縣納入整體規劃發展中,加大對周邊市縣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如公路網等。在產業規劃布局時,如果海口沒地方安置,可考慮將項目放到瓊北“一小時經濟圈”內的周邊市縣中,產生的經濟效益可按比例分成,調動周邊市縣參與瓊北經濟圈建設的積極性,最終實現共融、共贏、共發展的目標。
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一體化發展
作為省會經濟圈的龍頭,海口如何挑起這副擔子?海口市科工信局負責人認為,首先要建立區域統籌協調機制,做好政策對接、產業培育和產業對接。其次要做好區域規劃編制工作,明確區域發展目標、各市縣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促進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產業擴散到周邊城市,發揮周邊城市的集聚功能。尤其要規劃好基礎設施,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第三是區域內各種生產技術等標準要統一,清除阻礙經濟整合的市場障礙。他表示,海口市將堅持資源優化配置、優勢功能互補的原則,通過突破體制束縛、統籌規劃建設、實施跨區域聯合開發等方式,擴大與周邊市縣在各領域的合作,實現資源利益共享,風險責任共擔,形成瓊北都市群資源優勢互補、產業分工協作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提高產業集聚化,促進產業經濟高速發展。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