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產業聯盟加速產業化進程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國家海水淡化產業聯盟--黃渤海產業聯盟和東南海產業聯盟于3月3日正式成立。
十二五國內海水淡化產業產值達300億元。兩個產業聯盟分別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和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牽頭,這將加速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將建設一批包括兩個5-10萬立方米/日的國家級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國內海水淡化產業產值要達到300億元以上,海水淡化產能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裝備制造自主創新率達到70%以上。我國海水淡化對解決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若按《規劃》中所指出的全球海水淡化產業投資將保持15%~20%的增速計算,預計201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750億~900億美元,而中國則將成為海水淡化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目前技術和成本仍制約著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1)技術:海水淡化三大關鍵技術裝備中,除高壓泵外,能量回收裝備、反滲透膜及組器都依賴進口。以占據我國海水淡化市場份額67%的反滲透法技術為例,其最主要的核心原材料反滲透膜幾乎被國外企業所壟斷,目前中國有90%的反滲透膜仍需從國外進口。 (2)成本:海水淡化兩種方法各有利弊。“熱法”的缺點是熱耗能高,成本高,多數建在火電廠等熱源附近。“膜法”雖然熱能耗小,但因為膜阻力大,過程中需要用到高壓泵,實際能耗僅比熱法低10%~20%,且膜的價格不菲壽命又短,每年有50%的衰減,因此成本也不低。在整個海水淡化廠的設計和運行中,耗能的成本占最大的部分接近于50%。低耗能的反滲透(RO)技術比多級閃蒸(MSF)技術可以節省大概30%左右的能耗,比多效蒸餾(MED)技術可降低15%左右的能耗。受成本影響,國內目前除了國家示范項目外,真正由需求產生的海水淡化項目寥寥無幾。天津市國家重點循環經濟項目出廠價為6 元/立方米,運至北京將增至近9 元/立方米。但相比南水北調的成本8-12元/噸來說還是非常經濟,特別是對于北方缺水地區。另外,水價還受到管網建設和長度的成本影響。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