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會計事務所面大四大所本土化挑戰
近年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了密集的轉制期,本土化戰略布局加快。這對國內會計事務所造成極大威脅。
“今年,80%的新晉合伙人將為中國國籍。”安永全球主席溫伯格說。
9月11日,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在國貿三期舉行換牌儀式。從這天起,這家安永中國公司名頭后面將被打上括號,加上“特殊普通合伙”幾個字。
今年5月,財政部、工商總局、商務部、外管局和證監會五部門的《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本土化轉制方案》(下稱“轉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安永華明、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四大”)轉制,自此拉開轉制大幕。
7月31日,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揭牌,系四大之中首家完成本土化轉制的事務所。
在進入中國20年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了密集的轉制期。相對于四大總收入超千億美元的體量,雖然國內注會行業2011年的總收入僅為440億元人民幣,但誰也不愿放棄這個最具成長力的市場。本土化戰略布局后,業務范圍拓寬也將讓其嘗到新“甜頭”。
“本土化”如期到來
1992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獲準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當時承諾20年后將按國際慣例在中國實現本土化。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當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僅有7000人,且60歲以上者占78%,離退休人員占80%以上。當時中國沿用的是蘇聯式的記賬方法,統一的會計制度直到1999年才建立完成。與國際接軌的經濟體,剛剛起步的股市,需要數量龐大的專業人才。接受合資形式的四大落戶,其影響是90%的高級職位屬于外籍人士。在與四大簽約后,全國人大在1993年10月30日即通過了《注冊會計師法》,并于1994年正式實施。自1991年起至2011年,我國已舉辦20次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累計17萬人全科合格。
四大得到了進入中國的機會,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職業經驗及收購兼并迅速壯大,占領了市場份額;中國則從合作中得到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緩沖期。
1992年7月,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與北京的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辦了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今年5月,上述《轉制方案》下發。由于是首家獲批,所以畢馬威的協議于今年8月最先到期,成為首先轉制的合資會計師事務所。
“本土化轉制對我們來說是最佳方案。”畢馬威國際主席安茂德稱。在《轉制方案》中,主要對合伙人年齡、從業資格、國籍做出規定,如具有中國國籍及具備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CICPA)、有近10年連續相關從業經驗,其中在境內會計師事務所的經歷不少于8年。《合伙企業法》規定,“普通合伙企業”指由普通合伙人組成,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一種合伙企業。“特殊普通合伙”的“特殊”之處,在于每個合伙人既有承擔有限責任又有承擔無限責任的可能。對一個或數個合伙人在執業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合伙企業債務時,其應承擔無限責任或無限連帶責任,其他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雖然有聲音認為,轉制后對中國本土人才在四大中的成長有利,但是接受本報采訪的大部分四大員工仍認為利益格局仍由合伙人決定,“他們對待普通員工的態度不會改變。”一位受訪者說。記者獲悉,由于方案給出了一定的寬限時間,一些即將到達退休年齡的合伙人,放棄了參加CICPA考試的嘗試。
業務范圍拓寬
雖然安永全球主席溫伯格一再向本報記者表示,轉制前后不會有變化,但關于收入增速放緩的問題仍然不斷被提起。
2011年,普華永道收入292億美元,與德勤、安永及畢馬威三大所相加,總收入為1036億美元。中國區業務在這些會計巨頭整體業務的占比,沒有一家超過2%。
四大在中國行業總收入中的占比則較為可觀,但是亦呈現出占比下滑態勢。2009年,四大在華收入約為91.3億元人民幣,占中國注會行業業務總收入的29%;201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90.96億元和24%;2011年則分別為100億元和23%。
去年年底,上海德勤稅務師事務所正式成立。
“我們終于可以做稅務鑒證業務了。”德勤稅務師事務所一位管理層人士告訴本報。
這項新收入來源,與轉制有莫大關系。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四大在全球的業務模式為審計+稅務+咨詢。以德勤為例,其2011年收入結構中,42.71%為審計業務收入,19.44%為稅務業務收入,37.85%為咨詢業務收入。
在四大的本土化改革中,德勤最先嘗到了甜頭。據悉,上海德勤稅務師事務所為純內資事務所,是德勤本土化的重要戰略布局。
“年審業務,稅務鑒證業務之前都不能做,現在單獨成立純內資稅務師事務所,掃清了法律障礙。預計這會成為一個業務增長點。”上述稅務師事務所管理層人士稱。
目前,四大所在轉制中的準備程度并不一樣。例如,德勤一直以本土化程度高為傲,合伙人提前考CICPA,在新聘員工多要求持有CICPA資格以及升職人員必須具有該資格等硬性規定下,德勤的員工結構已經符合相關規定。改制完成后,德勤有144名合伙人,其中90位擁有內地執業證書;反觀畢馬威,25名合伙人中,只有15人具有CICPA資格;安永88位合伙人,其中59人擁有CICPA資格。
對此,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大中華區首席營運官張耀樑曾表示,目前公司主要說通過晉升來達到合伙人的比例要求,在中國,這個比例大約說80%。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