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深陷寒冬 資本醞釀出逃計劃
今年以來,團購寒潮來襲,在行業盈虧平衡點遲遲不到的境況下,資本面臨尷尬境地。10月19日,團購網站24券在其官網突然發表聲明,宣布公司暫時進入“長假期”,CEO杜一楠公開指責投資方撤走240萬美元資金。這是繼團寶網之后,又一家曾經位列Top10的一線團購網站轟然倒下,留下一部投資方與創始人聯袂主演的“宮心計”。
曾經擠破了腦袋想要往團購行業里扔錢,如今卻巴不得及早脫身,在行業盈虧平衡點遲遲不到的境況下,資本方正在蠢蠢欲動。想上岸,卻搶不到船票,這或許是眾多身陷團購苦海的VC/PE們面臨的窘境。
資本的套現沖動
去年11月,國內團購業老大拉手網赴美IPO,結果在原定上市日的前4天,宣告擱淺。這對于整個國內團購行業來講可謂當頭棒喝。更糟糕的是,團購鼻祖Groupon因為財務涉嫌造假和商業模式遭質疑而股價狂跌,市值竟然在一年間縮水七成。
不足半年,華爾街對于團購的態度就從極力熱捧到冷眼相待,這讓VC/PE們猝不及防,更讓已經在里面砸了重金的他們后脊發涼。
“最好的退出渠道當然是上市,獲利最多;如果上不了市,那退而求其次就是并購,賣給其他的機構;如果并購也不行,就只有讓這個企業做到盈利,每年拿分紅。”某大型風投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VC/PE的獲利渠道無外乎這三類。
問題是團購的IPO之路已經被基本堵死,并購退出也需等待時機,大規模盈利更是遙遙無期,不少資本方開始對團購這門生意失去了耐心,這其中就包括了24券的主要投資方馬來西亞成功集團。
知名IT評論人魏武揮表示,“去年融資的時候,團購的估值還很高,有些投資方現在雖然想退出,可是又不愿意賤賣,所以很難出手。”
即使有人愿意接盤,今年恐怕也是有心無力。在上周舉行的清科CEO高成長企業CEO峰會上,清科集團創始人倪正東公布了他們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VC和PE的募資同比下降70%,VC投資下降了60%-70%,PE投資下降了近40%。
“創業公司也非常不容樂觀,過去5年中,沒有一年像今年這樣讓我們投資界如此飽受壓力。”倪正東坦言,自己從1995年創業到現在,覺得今年是整個市場上聽到負面消息最多的一年。
這些負面消息中,大概也包含了這樣一條:2012年接近尾聲,獨立團購網站依舊未打破“零融資”的尷尬局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潛在的新投資者出現,讓馬來西亞成功集團“喜出望外”,在看到“出逃”希望后,他們要求削弱創始團隊的股權,來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而創始團隊對此極為不滿。雙方僵持不下,并最終導致CEO杜一楠選擇了“罷工”來向投資方施壓。
要規模還是要利潤
投資人與創業者“共同進退”,在利益面前,或許只是個天真而美好的愿望罷了。
在團購行業遲遲無法盈利的境況下,投資人和創始團隊的關系有點“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味道。對于創始團隊來說,無法盈利意味著得不停地向投資方“伸手要錢”,這也讓他們在爭取利益分配時處于難以避免的弱勢。
有意思的是,就在本月初,一直頂著“燒錢”名號的團購行業還曾經試圖為自己正名。滿座網宣布9月實現“1元”盈利,率先走出行業只虧不賺的困境。行業老大美團網也表示,將在年底前實現盈利。
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對此仍保持謹慎態度:“盈利要看財務上怎么計算,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的盈利還不能說明問題。”
國內所有團購網站中,唯一可以查到公開財務數據的是糯米網,因為其母公司人人網已在美國上市。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根據人人網Q2的財報,糯米網當季營收360萬美元,虧損720萬美元,虧損主因是運營費依舊高企,達到1040萬美元。
實際上,今年團購行業已經在努力控制成本。去年Q4財報中,糯米網取得270萬美元營收的代價是花費了1190萬美元運營費,屬于“賺1個花4個”,現在是“賺1個花3個”,已經有明顯進步,可惜,這距離盈虧平衡仍是“十萬八千里”。
根據團800的統計,糯米網目前單月營收接近2.5億元,僅次于美團、大眾點評和窩窩團,位列行業第四,因此數據的參考價值很高。
“各家的運營效率肯定有不同,但大家的模式仍然類似,因此總體盈利能力不可能天差地遠,否則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胡琛分析說。
在胡琛看來,國內團購業的盈利困境,一大因素是輸在了起點上。“在美國,Groupon和商戶之間是四六分成,而國內,上來就是一九分成,最惡性競爭的時候,團購網站甚至不分成,貼錢給商戶。”
然而,在行業仍有眾多玩家的情況下,誰都不敢貿然提高分成比例。5%-8%的低毛利讓團購網站在要規模還是要利潤之間痛苦糾結。
以滿座網為例,盡管實現了“噱頭味”十足的“1元”盈利,但代價卻是銷售規模從“億元級”滑落至“千萬級”,試圖向商家多收錢的結果是大量商家的流失。去年8月,滿座網的月銷售額是1.04億,屬于當時7家“億元俱樂部”成員之一,和美團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而如今,其5300萬的銷售規模不及美團的十分之一,在行業內排位第八。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的資本寒冬里,這種做法無疑無法從根本上挽救團購業,無法觸及行業的根本癥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