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的新困境:公務車市場受冷落
數據的變化只是雙方激烈競爭的最終體現。今年秋天,華晨寶馬的首個研發中心將正式在沈陽落成并投入使用。華晨寶馬總裁兼CEO康思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該研發中心投入使用后,華晨寶馬的研發將涉及包括概念設計在內的各個環節。”而早在2月1日,由奧迪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主導的奧迪北京研發中心已經成立。
本土車企崛起
就在寶馬欲與奧迪在中國市場逐鹿爭第一之際,中國本土高端車已開始崛起。這讓奧迪的日子會更加難過,而首先接受挑戰的就是公務車。
7月4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汽集團(12.32,0.04,0.33%))發布6月份乘用車的銷量數據:上汽集團旗下兩大自主品牌榮威和MG逆勢上揚,實現月銷量20131輛,同比增長16.4%。其中榮威350銷量表現尤為突出,6月份榮威350單月銷量高達10223輛,同比增88.1%,首次躋身“中級車月銷萬輛俱樂部”。整個上半年榮威350的銷量也表現不俗,累計銷售近5萬輛,同比增長48.4%。
榮威品牌下的汽車技術來源于上汽集團此前收購的英國羅孚汽車公司,但上汽集團并未收購“羅孚”品牌。2006年10月12日,上汽集團正式對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為“榮威”,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
榮威此后在中國市場迅速發展,其產品已經覆蓋中級車和高級車市場,“科技化”已經成為榮威汽車的品牌標簽。但榮威的成功也受益于中國政府出臺的公務車采購政策。來自上汽集團的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12年公務車采購銷量比2011年增長109%,2013年預期比2012年增長115%。Autoforesight上海汽車咨詢公司總經理張豫表示:“公務車成為榮威汽車的盈利業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中國其他的自主品牌車中也會有這樣的模式,這是他們盈利的一種方式。”
公務車采購新政的出臺的確讓自主品牌的高端車受益匪淺。本刊記者采訪的多位汽車業界人士均表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占據中國公務用車多數份額的奧迪,而對于自主品牌車的發展來說卻是必須有的行動。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沈軍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政府作為發展自主品牌高端車的第一推動力尤為重要,如果政府再不推動,自主品牌高端車就很難有下文。
前文中提到外交部長王毅的座駕改為紅旗H7正是對這一政策的積極響應。紅旗是已有55年歷史的老汽車品牌,它代表了作為全球第一汽車市場的中國汽車產業的雄心。
紅旗H7的起售價為30萬元左右,其銷售目標直指與其歸屬于同一汽車集團旗下的奧迪A6和奔馳C級轎車的主要客戶政府官員和富商。不過,葛樹文認為:“中國高檔車市場仍有很大的潛力,‘蛋糕’在不斷增大,細分市場和用戶群也更加多樣化,大家都有機會。”
一汽大眾奧迪將重視每一個細分市場,并會繼續引入新車型,不斷拓展細分市場,滿足各細分市場用戶的需要。“不管市場如何變化,一汽大眾奧迪都將繼續致力于為所有類型的客戶提供最佳的產品和服務。”
但紅旗H7的市場接受度還不夠高。北京石景山龍澤百旺奔騰4S店一位銷售人員向本刊記者介紹,雖然紅旗H7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公務員,但私人訂單還是個位數,銷售量并不樂觀,而且由于產量跟不上,需要提前預定并交押金才可能買到。
問題是,盡管榮威和紅旗都有外資車企的技術影子,而且兩家車企也有心發展自主品牌高端車,但技術并非買過來就能真正使用好。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一批中國汽車工業技術海歸派人士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中高端車是以技術來驅動的,因此“車企必須有研發能力,如果技術從大專院校買,但不能自己轉化,而是需要通過其他途徑轉化,技術就不是獨有,就不能稱其為高端車”。
缺乏相應技術經驗積累,不是奧迪可以忽視國內自主品牌高端車的理由。葉青表示,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價格優勢來搶占市場,這個路徑在日本和韓國如今都被證明可以成功。紅旗正在積極尋求打通這條路。自2012年7月以來,一汽集團就一直在通過試駕活動向政府官員展示紅旗品牌。一汽集團也在向國外宣傳紅旗H7。今年5月,一汽集團向太平洋島國斐濟捐贈了20輛紅旗H7。法國總統奧朗德4月訪華期間,迎接他的車也變成了紅旗L5型轎車。
與此同時,一汽集團為了向消費者推廣紅旗品牌,已經在北京、濟南等地設立自己的“紅館”。上海、西安和杭州等地展廳也正在積極籌備建設中。
在此情勢下,奧迪自然不敢放松。葛樹文表示,在長期愿景之下,一汽大眾奧迪設立了將在2015年實現的短期目標,除了銷量上的飛躍,還要達到品牌的尊貴度、喜好度第一,銷售滿意度和服務滿意度雙料冠軍,以及員工滿意度第一。“在可預見的未來,奧迪品牌仍將在中國市場繼續保持領先。”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