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運動品牌危機來臨
李寧公司的裁員令一石激起千層浪,國產運動品牌的發展之路遇到坎坷。
李寧、安踏特步等一批上市體育用品企業,2012年最新訂貨會數據、庫存積壓數、計劃新開店鋪等均處于近年來的最差水平國產體育品牌是否將集體遭遇行業向下拐點,裁員序幕會否就此拉開?
李寧宣布人事調整
本土運動品牌陷入增長困局
春節剛過,李寧公司即宣布裁員,以降低人員成本,目前具體人數還未確定。根據李寧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2011年集團收入預計較2010年下降6%-7%。業內人士稱,李寧公司之所以裁員,說明公司開源出問題了,沒有辦法只能通過裁員節流,這是企業獲取利潤最簡單的模式。但是一旦企業到裁員的時候,說明企業的資金已經很有壓力了。
其實,陷入市場增長困局的不僅僅是體育大亨李寧,匹克、特步、361度、安踏等國內一批運動品牌也都面臨著相近的困擾。
安塔方面,成本上升和銷售渠道存貨積壓進一步加劇了國內體育用品零售市場的競爭,集團預期未來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另外,匹克表示,2011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需求放緩,競爭日漸激烈,集團分銷渠道中的過剩庫存在最近數月內持續增加。
361度方面也大吐苦水:“2011年11月-12月份的銷售急轉直下,第四季度的渠道存貨比率上升至4.2倍,新增門店速度也是有史以來最慢。”
“瘋狂”擴張的后遺癥
從國產體育品牌的擴展軌跡可以發現,無外乎是借助了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以及一股赴港上市熱潮,充足的資本對于企業而言更是如虎添翼。
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2007年-2009年集中上市的本土運動品牌企業新增門店數合計達到近2萬家,2009年末終端數量較2006年末增長了近2倍。
然而,瘋狂擴張的背后,暴露出來的卻是規模增速下滑、市場集中度偏高、存貨高企等種種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多家上市企業調低2012年銷售預期,甚至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
有專家認為,上市公司擁有一定的現金儲備和通暢的融資渠道,尚且如此小心翼翼,料想那些三線非上市企業的日子會更加不好過。2011年本土運動品牌的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安踏在營業收入上超越了李寧。目前本土品牌面臨的困境是“前有強敵,后有追兵”,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本土品牌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并沒有很好地成長起來。
除了上述已表現出來的“癥狀”,預計國產運動品牌未來將繼續“漲價”。一方面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因素,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原先靠拓展渠道的單純外延方式逐步被“開店+提價”所取代,盈利驅動模式也將由原先的“量價齊增”轉變為以“漲價”為主。
國產體育品牌出路幾何?
分析人士認為,體育品牌企業不僅面臨同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壓力,同時還受到休閑行業的市場擠壓。一方面,大量低價多款且具有快速補單和調貨能力的本土休閑品牌遍地開花,另一方面ZARA、優衣庫等洋品牌的推陳出新,都對本土體育用品行業構成壓力。
李寧公司宣布開始裁員,只是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其他體育品牌的裁員序幕或將就此拉開。2012年必然是國內運動品牌非常困難的一年,自2008年開始,體育品牌瘋狂擴張市場所埋下的“炸彈”將一個個引爆,體育品牌的倒春寒已來臨,就看誰能挨得過去了。
業內普遍認為,瘋狂擴張后的本土運動品牌目前面臨一個新的輪回。高溢價的洋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巨頭牢牢控制著國內運動品牌的高端市場,本土品牌如何應對運動品牌“洋消費”的傾向,在白熱化的競爭格局中突圍是企業要思考的命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