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上漲 品牌時裝大店遭遇成本壓力
美特斯邦威北京旗艦店
時裝品牌為推廣品牌樹立企業形象,頻頻開設大店,但因租金上漲,經濟放緩等影響,面臨成本壓力。
當美特斯邦威關掉了位于上海市淮海路上2000平方米的大店時,他們自己也松了一口氣。事實上,眾多服裝品牌開設大店,不僅是出于銷售的考慮,更多的時候是想在繁華路段樹立品牌的形象,同時增強二三線城市加盟商的信心。
“當加盟商走在最繁華的路段,看到我們品牌的旗艦店,就會對品牌提升信心。”美特斯邦威內部人士表示,“我們現在的渠道已經下沉到了5級市場。”
開大店曾是品牌商的“夢想”
在品牌商中,開設大店在3年前剛剛形成趨勢。如今,開設大店肩負著品牌和渠道的雙重建設使命。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美特斯邦威接近70%的銷售額來自經銷商和加盟商,30%的銷售額來自直營店。在直營店中,往往面積非常大,甚至達到旗艦店的級別。在旗艦店中,“銷售和品牌價值都非常重要。”上述人士表示。
至于重要到何種程度?李寧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我們甚至要專門為位于北京王府井的旗艦店設計單獨的產品,這里很多的產品與其他店里是不一樣的,更高端,這里擔負著品牌傳播的重要職責。”
3年前,各個品牌對直營店的面積基本控制在400平方米左右,但隨著資金的充裕,以及企業上市計劃的不斷臨近,“開大店”之風悄然興起,美特斯邦威最先在昆明開店的面積達到1600平方米,北京的ZARA店面積達1700平方米,某個被引進國內的海外品牌直營店破天荒地更達到2000平方米。
顯然,開大店對品牌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產品線的要求更高。在資本市場上,服裝企業的渠道問題已經被投資者看做是衡量企業價值的標準,而開大店不僅僅是解決直營的渠道,更是為加盟的渠道鋪設了品牌基礎。
業內人士認為,“服裝業的品牌和渠道是行業內公司競爭的稀缺資源,是盈利能力差異的關鍵。真正有代表意義的品牌渠道類公司上市,將是未來投資的熱點。”
開設大店肩負著品牌和渠道的雙重建設使命,因而成為近年的流行之風。
投入與產出的博弈
多數品牌硬撐在淮海路和王府井的繁華商業區中,大店對品牌的形象建設功不可沒。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有消息稱,美特斯邦威關店的商圈商鋪的價格已經上漲到每平方米每天80元,而且商鋪資源還極為稀缺。在該地要租用超過2000平方米的商鋪,一年的租金在5000萬元左右。
知情人士透露,“在商圈開大店,并能夠實現盈利的只有ZARA和優衣庫等國際品牌。”
“ZARA和優衣庫直接套用了他們在國外一線城市開設大店的經驗,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很快就適應了市場,并實現了盈利。”上述人士表示,“但是幾乎所有的中國品牌都不能靠旗艦店實現盈利。”一個成熟的大店標準具備了對消費力充分的消化能力,具備更強的單店業績承載力。
大店的位置和面積對品牌的影響力甚至高于區域廣告。一位時尚品牌主管曹經理經常向外界算一筆賬:商業中心獨立店面每平方米的租金是甲級寫字樓租金的8倍,但是在寫字樓租用的面積要是獨立店面的3到5倍,這樣核算下來,場地的費用相差并不多。
而真正的差距在于,“我們開在商業中心,每天都有幾萬人看到,不用進行太多的推廣,而那些開在寫字樓中的賣場需要高額的推廣費。”
曹經理慶幸自己的選擇,“那些舍不得在繁華商業區開設高端店面的企業,只能靠廣告和廉價的租金運轉,他們由于不肯在繁華區高山區開店,因而品牌形象受到影響,最終只能淪陷到低端的價格競爭中。”
二級市場面臨大店挑戰
ZARA在一線城市開大店沒有任何不適應癥,但是在中國的二線城市,地域廣闊,流程管理將更加艱難,15天從設計到終端,將面臨更多挑戰。
由于人民幣升值等原因的影響,“近幾年,服裝企業的競爭已經從外銷轉變為內銷。”這已經成為服裝行業銷售轉型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影響內銷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渠道和多樣品牌的建設。
一家河南的褲裝企業正在為產品渠道建設而擔憂,“終端渠道建設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他形容,現在作OEM的時代已經過去,那是紡織企業“野草期”,而現在國內企業都在發展自己的品牌,是“灌木期”。“建設好的銷售渠道,能夠迅速提高產品銷量,每個城市的消費市場只有那么大,誰能把自己的渠道鋪的最大最好,誰就擁有推動品牌發展的先機。”
上述人士透露,“現在,質量和資源比較好的地區代理商可以同時代理幾個品牌,每個品牌都希望自己能夠更加獲得重視,因此品牌形象十分重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