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問題制約中國制造業發展
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巨頭,但同時也面臨著人力成本上漲,產能過剩,品牌缺乏影響力等問題,嚴重影響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中國制造業路在何方?日前,在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上,與會企業家和學者探討了“中國制造”的未來。他們認為,人力成本上漲、產能過剩、品牌缺乏影響力等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難題。
人力成本上漲
作為世界制造巨頭,中國制造業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動增長的模式基本上已經到頭,人力成本上漲已成為專家們公認的事實。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說,中國最低工資的增長率在過去三年平均超過15%,內陸省份的漲幅比東部還要高,達到30%。另外,過去幾年平均工資也有較大幅度增長,城鎮平均工資上漲13%。所以說人力成本上升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由于人力成本的上漲,產品生產的成本也相對增加了13%-30%,同時也對產品的供給產生了影響。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趙麗娟說:“利豐不做制造業,但是和制造業是合作伙伴關系,對利豐來講,合作伙伴的人力成本高了,很多歐美客戶又不愿意加價,所以我們要在中間做很多的協調工作,無形中便耗費了很多精力。”
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也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有統計顯示,中國目前總共有24個行業,但其中的21個已經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紡織業、服裝業、鋼鐵業都是產能過剩的代表性行業。
以鋼鐵業為例,根據中鋼協的統計,2010年末我國煉鋼產能8億噸,2011年新投產煉鋼產能約8000萬噸,考慮到淘汰落后產能約3000萬噸,年末粗鋼產能在8.5億噸左右。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但去年全年,我國粗鋼產量為6.83億噸,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
對此,曹遠征表示,中國市場具有低成本勞動力和高資源消耗的特征。“這個特征現在在發生變化,過剩產能都是落后產能,而落后產能需要技術進步、技術提高來進行調節,這也正是我們企業下一步應該重點去做的事情。”曹遠征說。
品牌缺乏影響力
除了人力成本上漲、產能過剩,品牌缺乏影響力也在影響著中國制造業。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中,有64%的企業沒有對品牌進行全面保護。其中,大型工業企業對品牌未予以全面保護的比例竟高達80%,十分令人擔憂。中國企業擁有的國際知名商標較少,含金量和影響力普遍不足。另外,大量企業的商標戰略比較滯后,甚至忽略品牌價值對企業發展的貢獻。
曹遠征表示,品牌的創立是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品牌就是好的企業。同時,中國企業喜歡什么都做,而西方企業則著重培養品牌,而把其他業務分包出去,這是中國企業的另一個缺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