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關閉在華工廠 中國制造業向何處去?
阿迪達斯關閉在華唯一自有工廠
近幾年,中國制造業成本的不斷增加,“中國制造”優勢不再,越來越多的生產制造業開始往新興市場轉移。繼2009年耐克關閉在中國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太倉工廠后,另一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也準備關閉在華唯一自有工廠。
昨日,阿迪達斯回復稱:“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量,阿迪達斯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阿迪達斯中國公司是阿迪達斯集團100%全資子公司,在蘇州注冊并開設生產基地,貿易總部設在上海,在北京和廣州都設有分公司。蘇州工廠也是其在華唯一一家自有工廠。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各類成本的急速攀升,已經讓“中國制造”的紅利優勢不再,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開始將生產線外遷,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企業向東南亞等地遷移。
中國制造成本不斷上漲
這家蘇州工廠相關人員稱:“這里再不會進行人員招聘了。何日關閉還未通知。”
有報道稱,工廠的員工將根據自己所處的工作崗位和在工廠工作的年限,拿到N+1(N為在工廠工作的整年數)乘以月薪的補償。補償標準遠高于國家的相關標準。對此,阿迪達斯方面未予以回應。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一季度,阿迪達斯全球銷售收入增長14%,達38.24億歐元,股東凈收入由2011年的2.09億歐元增長38%,達2.89億歐元。但毛利潤率下降了0.7個百分點,至47.7%。其中,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增長26%,增至3.85億歐元。
阿迪達斯還預計,今年一些重大體育賽事將為集團銷售收入帶來刺激作用。2012年集團銷售收入將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長,基于股東的凈收入預計將以12%至17%的幅度增加,達到7.5億歐元至7.85億歐元。
盡管總體銷售收入在增長,利潤率較高的零售業務銷售收入的份額也有所增加,但這些仍不足以抵消增加的投入成本。
阿迪達斯曾宣布,2015年之前,在中國市場將新開設2500家門店,擴大對中國市場的覆蓋。去年公司在中國新開1175家分店,目前擁有6700個銷售點。
基于此,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阿迪達斯欲關閉蘇州工廠的決定多是因為中國制造業成本近幾年的不斷增加。
裕元集團是在為阿迪達斯代工的300家工廠中訂單份額較大的一家,不過,這家公司近年來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東南亞國家。裕元集團2003財年在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擁有的生產線分別為161、78和51條;到2010財年,裕元集團在上述三地的生產線數量分別是226、120、114條,生產線的條數同比分別增加40.4%、53.8%和123.5%,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生產線增加的幅度遠高于中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目前我國物聯網芯片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完善,參與者眾...[詳細]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