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業整合實質性推進 產能過剩問題待解
多晶硅行業景氣度下滑已有時日,這個曾備受資金青睞的行業目前已處境艱難。
多晶硅現貨價格已經跌破行業平均生產成本,由此將加快多晶硅行業整合,能耗高、成本高、規模小的多晶硅企業將面臨淘汰,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有望得到逐步改善,而多晶硅準入企業有望成為行業整合的主體,在未來5年可以在政策的扶持下加速擴張生產規模,從而在國內光伏市場即將大規模啟動時獲得更大收益。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多晶硅的現貨價格已經跌破行業平均生產成本。
就在12月2日,樂山電力和天威保變同時公告,由于近期多晶硅行業市場低迷、價格暴跌,雙方合資公司樂山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多晶硅生產成本倒掛,項目借款歸還壓力加大,因此樂電天威硅業公司決定將其3,000噸/年多晶硅生產線于11月起停產實施技改。而此前,川投能源亦發布公告稱,其參股38.9%的新光硅業已于近日按計劃停車技改,計劃停車技改時間為半年。
今年以來歐債危機的再度惡化,使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陸續下調對光伏產業的補貼,而政策緊縮使得電站開發融資變難,同時歐元貶值使下游企業蒙受匯兌損失,這些明顯壓縮了歐洲光伏市場的需求,導致2011年歐洲區域僅占據全球市場58%的份額,遠低于去年同期的78%。雖然中國、美國這樣的新興光伏市場需求出現較快增長,但只能彌補歐洲市場下滑帶來的影響,令整個光伏應用市場維持基本的增長。
同時,由于國內光伏產能主要依靠國際市場消化,但國際市場出現萎縮,光伏企業不得不轉向國內市場,但國內產能的增量遠超國內市場的增量,因而造成產能過剩,直接導致了光伏組件及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據了解,多晶硅價格自今年年初的每噸70萬元左右一直跌到目前的每噸20萬元,從10月份開始,成本倒掛現象已經出現,就拿四川省來說,多晶硅的平均生產成本約在30萬元/噸,每生產一噸要虧近10萬元。而國家發改委從12月1日起提高電價,對于高耗能的多晶硅生產企業無疑又是雪上加霜,據悉,此次電價上調將提高多晶硅噸生產成本達到7,000元左右。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預計,到11月底,國內九成多晶硅企業將陷入停產關閉狀態。
在國內多晶硅行業整體陷入低迷的背景下,推進行業整合已成為管理層考慮的重點。日前,有媒體報道,工信部近年來推進多晶硅行業準入取得實質性進展,首批多晶硅準入企業名單將公布,而樂電天威、新光硅業等4家企業已達到國家準入標準。據了解,此次入圍的企業均符合《準入條件》要求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80千瓦時/千克”等標準要求。
而此前工信部也組織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赴四川、河南等地與多晶硅行業企業座談,了解行業企業目前生產經營狀況。根據目前調研情況,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穩定國內多晶硅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動多晶硅行業整合,鼓勵大企業兼并重組中小企業。
此外,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末國內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已確定由此前披露的1,000萬千瓦上調至1,500萬千瓦。其中,大型地面光伏發電1,000萬千瓦,屋頂及離網發電400萬千瓦,光熱發電100萬千瓦。而此前備受業界關注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將視國內CPI變化情況擇機推出。根據該方案,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附加有望上調至8厘/度,在目前4厘/度的基礎上增加一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員分析,目前,國內一系列政策動向都預示著光伏市場即將大規模啟動,這對于目前因國外市場需求不佳而陷入困境的國內光伏產業鏈是極大的提振。而光伏全行業領域的整合,也預示著“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產業格局將出現顯著變化,龍頭企業特別是國字號企業提前擺脫行業低迷,進而做大做強,將成為明顯趨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