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又跌套牢中國大媽 扳倒華爾街成冷笑話
不過,暴跌之下的中國大媽仍然相當淡定。5月12日,記者回訪了抄底黃金的“中國大媽”章楓萍。章楓萍三姐妹曾經在五一期間購買10萬元實物黃金。面對套牢與暴跌,她仍然說,“黃金仍然是現在最好的投資,有什么急用了,能及時兌現,比其他的投資強。再過20年,黃金還能賣個好價錢。”
股神發話:堅持不買
國際金價的一路暴跌,加上中國大媽的英勇壯舉,也讓遠隔重洋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的股神巴菲特按捺不住。
當天的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提問稱,“4月份開始,金價出現了暴跌又暴漲的巨大動蕩,這個期間,中國人成為實物金市場接盤的主力,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巴菲特在會上直接言明:“我承認黃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的確表現搶眼。我們都知道黃金,但是卻從來沒有購買過黃金。我更傾向選擇一個農場、一只股票或者一棟公寓或者類似的資產(生息資產)。因此,基本上我是不會購買黃金的。如果人們要拿黃金價格賭博,我也沒有實用的建議,我能做的是不參與。”
除開股神擲地有聲的發言外,國際大佬們對于黃金多空走勢的爭論也異常熱鬧。
看多派中,著名財稅專家馬靖昊發微博說,未來全球通脹壓力必將增大,黃金會有用武之地。中國大媽輕易橫掃華爾街看似雷人,從投機的角度判斷,應該是沒錯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經驗表明當通脹溫和時,黃金的抗通脹效果并不明顯,只有出現惡性通脹時,黃金抗通脹效果才會充分發揮。未來全球通脹壓力必將增大,黃金會有用武之地;《股路不歸》作者王新平也堅決看多。他發微博說,在動蕩不安的時候要堅決做多黃金、白銀。世界上各國央行和黃金戰斗了幾百年,每次都以央行失敗而告終。根深蒂固的原因就在于信用價值。人們相信,上帝要比貨幣發行者更公平。
看空的也有: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健說,黃金抗通脹和保值只是一個傳說,不適合家庭和個人投資,尤其是黃金首飾這樣的工藝制成品。投資黃金一定要謹慎,風險需要分散;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引用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密爾之言,你僅可以輕觸黃金,但勿緊握之,以免有傷及之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會計學教授江國華在4月30日發出了一個提醒,中國人當前應像遠離毒品一樣遠離黃金,把過去10年歐美賣給我們的黃金再賣回給他們。
觀點
中國大媽無法左右國際金價
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張炳南5月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對于"中國大媽"10天購買300噸實物黃金”的傳聞表示“不認可”。
據他介紹,黃金行業協會對于黃金的統計數字是精確到克的,不會是一個整數。4月份,黃金的銷量和加工量確實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但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頻率是按月度統計,一季度的數據要到5月10日才能出來。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也表示,4月黃金價格大跌后,為了保證五一假期供應,金銀業貿易場確實曾緊急向倫敦和瑞士金庫購入4倍于平時的金條。“當時的實金存貨基本沽清,倉庫基本見底。”但是由于實體黃金市場巨大,不可能出現真正的“金荒”,這只是首飾的加工需要時間而已。
有黃金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中國大媽”買入黃金,根本改變不了金價的最終走勢,因為金飾店內的黃金量,和整個黃金市場相比本來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中國大媽”買入的黃金量,占整個黃金市場的量就更微不足道了,根本無法從根基上撼動整個金市。
數據
黃金歷史走勢
從近50年的黃金價格走勢來看,黃金價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歷了首波上漲潮,這股態勢一直持續到了2000年左右。這期間黃金價格的上漲,恰恰印證了“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的真理。
如今,黃金價格近期變化和20年前驚人相似。先是暴跌,再經歷回漲。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從黃金近50年的價格變化來看,未來的10-20年,黃金價格走勢可能會重復1980-2001年的走勢,繼續進入上漲通道。
1971年尼克松取消金本位,美元與黃金脫鉤,引發黃金暴漲到800美元。
1975-1976年美國財長宣布拋售黃金庫存,IMF開始為期5年的黃金拋售,世界低通脹預期,金價暴跌。
1980年1月21日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蘇聯入侵阿富汗,金價漲到了850美元歷史新高。
1983年1月利率下降,金價再度上漲到500美元,然后在2月的最后4個交易日,跌去105美元。
1987年10月美股市崩盤,金價升過400美元。
1989年1月金價跌破400美元。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空襲開始,金價暴漲。
1992年-1996年黃金價格相對穩定。
1997年英國宣布出售其半數黃金儲備,金價暴跌。
2000年美股市大牛,道指、納指3月份創新高,金價小幅回落。
2001年9月11日美股因恐怖打擊暴跌,投資資金轉向黃金,黃金價格暴漲。
2002年10月美進入股市熊市,黃金上漲啟動。
2005年12月金價突破500美元。
2007年伊朗核危機,黃金期貨價格突破600美元。
2008年1月30日黃金價格再創新高。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