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再跌 國內棉花收儲價格或遭國際市場沖擊
隨著國際棉花市場不斷下跌,國內棉花價格相對于全球來說,日漸成為“天價”。盡管國家相關部門一再強調棉花保護價不變,但業內人士還是隱隱擔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5月22日,進口棉中國主港報價普遍下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印度盧比持續貶值使得印度棉在價格上更有優勢,因此印度棉報價跌幅更為明顯。當日,印度棉的報價為89.85美分/磅,折人民幣一般貿易港口提貨價14999元/噸。而持續半年多以來,中國進口棉數量最多的國家恰好就是印度,比例達到42.8%。
同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報價為18928元/噸,兩者價格差異達到3939元/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在4000元/噸左右的巨大價差驅使下,紡織企業使用外棉的比例增大。市場普遍預計本年度我國棉花進口總量有望達到500萬噸,突破2005年度411萬噸的歷史紀錄。
當下,棉花進口配額變得炙手可熱。往年都是每噸1000元的配額價格,也被市場炒到4000元/噸。國家管理部門遲遲不發配額正是考慮到國內巨量收儲的去留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國儲累計收儲國內棉313萬噸,外棉100萬噸左右。
盡管不情愿,但是鑒于目前中國紡織用棉成本普遍高于國際市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相關建議,后期增發發放配額只是時間問題。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有限的進口決定了下年度(2012/2013年度)國際棉花價格更多的反彈走高空間,只不過是往中國棉花市場價格靠攏而已,超越中國或領漲難度十分之大。
國際棉花價格的持續低迷,對于國內棉花價格走穩顯然不利,更加上413萬噸的收儲總量面臨拋售問題。對此,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張顯斌處長日前在成都召開的中國棉業高峰論壇上表示,下年度還會敞開收,不用擔心庫容問題。
“如果收儲價格成為全球最高價,棉花企業和種植戶去交儲是必然的,那么國儲在不拋售的情況下,還有400萬噸的倉庫容納嗎?”一位棉花市場專家表示,如果國儲騰庫拋儲,基本可以斷定后期棉花價格反彈空間十分有限,且反彈后將遭遇重壓;如果不騰庫,下年度高價收儲,將更可能變成理論意義,對于交儲等勢必會有一些技術性的限制,政策執行不會如本年度的寬松,同樣對于下年度棉花價格構成壓制力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農業分析師徐宏偉認為,下一年度國家如果繼續敞開收儲,雖然保護了棉農的利潤,但是將國內棉花價格架空在20400元/噸的高位,紡織企業不得不使用全球價格最高的棉花,嚴重傷害了紡織企業,紡織企業產品在全球競爭力勢必會受到影響。不排除紡織企業在當前原本訂單不多情況下訂單繼續減少,甚至出現倒閉情況。而國內紡織企業從業數量龐大,行業低迷直接影響了從業人員就業問題。而從全局來看,如果國際經濟形勢仍無好轉,庫存繼續高企,國外棉花因成本低廉,必然大量涌入國內,這樣國家的政策調控效果也必會大打折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