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 國內會否出現反彈?
近期,受洪水、干旱、高溫等多種極端天氣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發生井噴行情。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一月內漲逾20%,創下近兩年來的最快漲勢紀錄。國際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會否帶動國內市場的反彈?
極端天氣攪動全球
大豆、玉米“飆漲”
美國國家氣象局日前聲明說,美國中西部地區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連創紀錄,超過50%的國土受到旱情影響。
連續的高溫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由于大豆、玉米等產品正處于生長關鍵時期,市場預期持續高溫和干旱將導致玉米、大豆等作物減產,國際大豆、玉米市場大幅上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市場大豆期貨價格從6月初觸底反彈以來,過去一個月內漲幅已超過22%,創下至少兩年來的最快漲勢紀錄。
與此同時,玉米價格也連續上漲,美國市場玉米價格從6月中旬強勁上揚,截至目前,跟蹤玉米期貨價格表現的玉米指數在不到20個交易日上漲了37%,刷新了2011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
受到帶動,國內市場兩大品種也強勁上漲,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主力合約在過去一個月內每噸上漲了近500元,漲幅達到11%。國內玉米市場盡管與國際市場關聯度較低,但受替代等方面的影響,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同期也上漲了近5%,跟蹤一攬子農產品價格表現的農產品指數同期則累計上漲了7%。
大豆進口依賴度高
中下游存漲價壓力
目前我國對大豆的進口依賴度高達70%,玉米的進口量也有所增加,大豆、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會否帶動國內相關農產品的強勁反彈?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實際上,與國際市場相比,國內市場豆粕的漲幅更大。“一方面由于油脂產品有替代效應,包括棕櫚油等其他油脂產品的價格漲勢還較為溫和,另一方面由于生豬存欄量上升,下游飼料的需求較大。”業內人士說,在目前豬糧比仍不理想的情況下,飼料成本的上漲對養殖行業將形成較大壓力。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天氣引發的供應因素炒作可能會貫穿整個下半年。“在基本面上,大豆等市場并不占優勢,除了天氣威脅美國市場產量外,國內市場種植面積也在減少,去年南美地區減產使得庫存并不充足,預計在明年南美重新開始種植前,市場都可能處于偏緊的局面。”
國內主糧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不大,但大豆產品的漲價或將帶動下游食用油產品的跟漲。此前,包括金龍魚等旗下的花生油系列產品已進行調價。“由于原料價格居高不下,本次花生油調價幅度約8%,只略微減輕企業的虧損困境,企業仍處于虧損的邊緣。”金龍魚食用油內部人士說。
農產品輪番上漲
調控出路何在?
從豬肉到大蒜、雞蛋,從花生到大豆……近年農產品的漲價“你方唱罷我登場”。業內人士分析說,一旦食用油價格上漲,方便面等使用食用油較多的煎炸食品,以及餐飲行業價格都會受一定的影響,從以往的監測來看,可能會小幅跳高。
“我國在農產品供應上最大的挑戰就是供應很不穩定,農業生產依然脆弱。”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在其著作《“農超對接”怎么做》中,這樣說。
胡定寰表示,國內市場依然是“小農戶”對大市場的格局。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也就四五畝地,且土地不成片,無法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生產成本較高。而且每家每戶生產的數量也有限,只能通過中間的商販集中收購,幾經倒手才能“從農場到餐桌”。這種生產經營模式,在國際化競爭中,很難獲得優勢,國內繼續培育一片集中程度高,實力雄厚的農業商業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