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反”折磨揮之不去 國內光伏企業集體抗辯
繼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征“反補貼”稅后,又對原產于中國的光伏產品征高達49.96%的“反傾銷”稅,這一結果令國內光伏企業壓力大增。
據前瞻網獲悉,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初裁結果,中國光伏企業將被征收最低2.9%至最高4.73%的“反補貼”稅,而中國產光伏產品將被征收最低31.14%至最高249.96%的“反傾銷”稅。依此計算,累加后的“雙反”稅率合計達到最低34.04%至最高254.69%。
“雙反”初裁落槌,中國光伏業隨之震動。對于“反傾銷”初裁稅率,河北英利、江蘇尚德等均表示此結果超出預料。英利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在美國終裁結果作出之前,我們將積極進行抗辯和申訴”。
想當初,美國商務部公布“反補貼”初裁結果時,光伏中概股還曾因“稅率”遠低于市場預期而迎來單日最大漲幅。而到如今,令人咋舌的高額“反傾銷”稅率卻再度將其股價拉入谷底。據前瞻網了解,在英利綠色能源5月16日-18日的3個交易日中,單日跌幅分別為達到了-7.2%、-13.04%、-10%。
不因“雙反”而放棄海外市場
事實上,中國光伏“龍頭”們并不愿意就此放棄美國市場。
以根據初裁結果,將被征收3.61%“反補貼”稅和31.18%“反傾銷”稅的英利綠色能源為例,英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表示,“正如我們之前所述,關稅對整個太陽能產業來說是破壞性和摧毀性的。不管裁定結果如何,我們將繼續服務美國市場,我們將繼續為創建一個全球性的、競爭性的市場而不懈努力。”
英利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如果終裁還維持這個結果的話,不僅對中國光伏企業將造成不利影響,更會對美國的光伏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實質性傷害。不過,由于英利在全球具有多元化的市場基礎,去年美國占英利整個市場份額的15%,達240兆瓦,所以目前,英利仍在正常進行對美國出口光伏產品的生產,不會對生產進行調整”。
“英利綠色能源將繼續重視美國在全球光伏市場的重要地位,在美國終裁結果作出之前,將積極進行抗辯和申訴,爭取美國相關部門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做出公平合理的終裁結果。同時公司也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投入,采取更加靈活和差異化的方式開拓美國市場,保持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領先優勢和競爭力。”梁田說。
英利美國子公司董事總經理Robert Petrina表示,“我們將繼續積極的保護自己,并將在終裁中堅持自己的立場。美國太陽能業的絕大多數人支持可負擔得起的太陽能電力和市場公平交易。我們非常感謝站在我們身后的數萬美國太陽能安裝商、開發商、制造商和供應商。”
國內向太陽能業敞開懷抱
業內人士預計,在美國商務部公布“雙反”初步裁定結果后,最終裁定結果或將于2012年下半年公布,且據中國光伏電池行業聯合應訴代理律師李磊介紹,除美國商務部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仍將就“雙反”進一步調查,最終實施方案才會正式出爐。看來,“雙反”的折磨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且中國光伏業面臨的困局也不僅僅來自“雙反”一面。
不過,一些“跡象”似乎也值得關注,人們從中不難看到光伏業的希望。
日前,上市公司——中利科技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擬計劃6年內每年在青海省實際投入開發光伏電站項目不少于150MW。青海省發改委每年對具體項目建設進行批復后中利騰暉將開工建設。電站建設完成后,上網電價有可能因國家光伏電價補貼政策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另一“跡象”為,5月21日,日出東方登陸A股市場。雖然其股價首日表現欠佳,但作為A股第一家太陽能熱利用上市公司,業界普遍認為其將借力“‘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熱利用空間被進一步拓寬”的東風,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
由此可見,地方政府、資本市場都向中國太陽能產業敞開了懷抱。
事實上,去年年底至今,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多次出臺相關政策,以刺激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升級。
2月1日,國家財政部在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標志著第四期“金太陽”光伏屋頂工程正式啟動。據悉,第四期“金太陽”政策主要針對終端,如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用以加快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促進光伏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業內預計,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的規模將超過2011年600兆瓦規劃量。
除此之外,工信部制定的光伏“十二五規劃”也對“平價上網”作出了預期:到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將下降到1.5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達到0.6元/千瓦時,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據最新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市場2011年的光伏需求已增長至2750兆瓦,成為僅次于德國和意大利的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場。在2012年中國甚至可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