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玩命拿“地王” 謹防踏空風險
豪賭回暖
恒大6月18日拿下廣州珠江新城地塊成為了掀起此輪房企拿地高潮的導火索。
連續兩個月銷售超過百億讓恒大開始補貨,6月25日,恒大地產現身無錫國土局,最終以2.45億元和1.62億元競得了兩塊居住商業混合用地。
6月26日,長沙市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底價摘得位于岳麓區洋湖片區的兩宗土地,總成交額約5.96億元,總面積達10.03萬平方米。同日,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公布,公司以17.37億元摘得福建廈門集美區灌口鎮三地塊,標志著公司繼成功布局中國西部、環渤海、長三角之后,正式進軍華南市場。
一時間房企頻繁拿地成為了延伸樓市回暖的體現,期間不乏一些企業開始盲目樂觀。
金科股份6月26日宣布,為了支持公司快速發展,更好地在當前及今后一定時期獲取價格較低的優質開發項目,公司與控股股東重慶市金科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科投資”)擬簽訂《借款協議》,金科投資在今年向金科股份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信用借款,借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參照目前公司非銀行信用融資的融資成本,金科股份及控股子公司按年率13.8%向其支付資金占用費。
13.8%的年率絕對屬于“高利貸”, 但是對于在銀根緊縮背景下又求“資”若渴的房企來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款之后金科股份表示,當下國家嚴厲的宏觀調控,使房地產行業發生了較大變化,調控效果顯著。目前房地產市場銷售有所回暖,土地市場價格已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金科股份認為房地產行業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是獲取新土地項目的較好時機。
在這樣的表態下,金科已在本月拿下了4宗土地。
謹防踏空
樓市在沉寂一年多后確實出現了轉機,但是還沒到開發商大規模拿地的時候,更不像金科所言的“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其實高價拿地反而踏空的例子不斷上演,2009-2010年的北京市住宅土地市場先后涌現了15個“地王”地塊,除了兩塊因出讓金問題而被回收土地外,其余13個地塊目前均已入市,但是高地價并未給企業帶來高回報。
以保利拿下的大望京項目為例,當時拿地時的樓面價為1.79萬元/平方米,現在售價在3.7萬元/平方米,“該項目的利潤不過在7%左右”。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隨后不久,保利地產又接手中國兵器旗下的薊門橋地王項目。“所有的股東全不想要,但是有命令下壓沒有辦法,預計未來的利潤只有5%左右,遠不如一些低價土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沒有拿過地王的,不知道地王的危害有多大,在2009年有一些分公司拿了地王,后來被套牢,到現在還沒有緩上來。”毛大慶向表示。
宋衛平曾說:“綠城已習慣了高價拿地,只要看準了就放手去做,但對于一個規范運作的上市企業,高價拿地有時卻是災難。”
眾所周知,拿地是地產企業的生命線,也可以說是地產企業的看家本領,土地的“招拍掛”往往意味著地王橫空出世。在市場狂熱的時候,有人笑稱:“今天拿下一塊地王,明天股市就回贈一個漲停板。”于是“招保萬金”等地產商都曾按捺不住沖動的誘惑,飲下苦酒,以致繳沒定金,“忍痛割地”。王石因此痛下決心:“絕不拿地王。”
像金科那樣舉債拿地并非是明智之舉。業內人士同時也表示,目前樓市回暖與否也尚待探討,但據現狀來看,大多開發商的庫存依然居于高位,回暖之狀,或只是曇花一現。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