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修建工人艱難討薪路 層層轉包致工程重災
位于社會底層的廣大農民工,他們干著最苦最累的活,搭橋筑路建高樓,換來社會發展、城市進步,但卻換不來對自身的保障。
“三年來才領了6000塊的錢”。老鄧坐在廈深鐵路廣東有限公司大門口,眉頭緊鎖,身上穿的衣服洗得有些泛黃,肩膀處洗不掉的黃色印記無意中透露了他的身份。
老鄧是修建廈深高鐵排傍特大橋的工人。2010年起,他和70多名工友們陸續來到工地工作。老鄧們的工作很簡單,每天就是在工地上打樁、軋鋼筋、搬水泥,單調卻異常辛苦。
每天辛苦干活的老鄧們并沒有及時發現不對:2011年開始,盡管每天干的活還是和以前一樣辛苦,但卻遲遲拿不到工資了。當年5月底,受到鐵路建設資金影響,工程突然停工,將工程轉包給他們的汕頭市潮陽第二建筑公司負責人黃某不見了蹤影。盡管后來中鐵二十五局承諾說,到今年復工時,會按月把拖欠的工錢發給他們。但時至今日,老鄧們的工錢仍停留在領導的嘴上。
一位姓周的工人表示,從2010年至今,他一直在廈深鐵路廣東段工程上工作,沒有回過一次家。但收入卻和辛苦的工作不成比例。除第一年拿到過6000塊錢之外,剩下兩年幾乎沒有再拿過工錢。70多名工人,被拖欠工資約150萬元。
“2011年,這樣的事情非常頻繁,而全國鐵路建設雇用的農民工約有600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介紹,“今年,這樣的欠薪又有抬頭的趨勢。”據王夢恕稱,目前在建的鐵路中,普遍存在欠薪的現象,層層轉包的工程成為重災區。
老鄧們的討薪艱辛充滿了不可預知,找將工程承包給他們的潮陽二建,但相關負責人黃某避而不見;找本應承建項目的中鐵二十五局,但中鐵二十五局稱自己和工人們甚至施工隊并無勞務關系。
這也是鐵路建設中最尷尬的一環,中標企業將工程層層轉包,最后不僅施工質量有待考證,出現任何問題,也難以直接解決。
“線路調整時常發生,因為圖紙并不考慮地質的實際情況,實際上地質環境和周邊情況并不適合修建鐵路,這種情況需要申請修改。設計不更改,資金就不能調整,實際建設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就全都要承建企業自己承擔,鐵道部不負責。這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一位參與過山區鐵路建設的工程人員表示。
據前瞻網了解,由于這樣的原因,2011年,鐵路建設公司大量出現融資難、投資無法到位、工程款大量拖欠等問題,現金流異常緊張,項目推進困難。
現在,工程已經完成80%。連自稱中鐵二十五局項目部的何姓書記也認同這個工程量。但涉及到資金,何書記堅稱工程款已經支付。至于潮陽二建反映中鐵二十五局拒絕承擔因地質原因造成的多出來的400多萬的費用,則需要綜合各種因素進行評價。
而按照鐵路資金撥付的正常程序,編制新的財務報表說明工程變更和新的材料欠款增加,經設計部門認可,匯總到中鐵總公司,最后報給鐵道部,而鐵道部經過財務司、計劃司等部門的審核后,劃撥給項目指揮部,最終才到達施工部門的手里,這中間最長需要半年時間。
這意味著老鄧們的工錢短時間內還是拿不到。
欠薪這樣被人保部嚴查的事情在鐵路重新復蘇,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建設資金緊張。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盡管在去年年底,鐵道部為此支付了2700億保證鐵路復工,但顯然,錢并沒有流到每個該去的地方。
王夢恕表示,全力保證重點項目的完工,按照現在的規劃,要完成十二五預定目標,每年投資都需要在6000億以上。現在這個投資額要完成任務,難度很大。今年應該新建的鐵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條開工,開工期看似完全是個未知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