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煤定價或走回頭路 擬加強行政干預
煤炭企業對保障電煤供應并無太大積極性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此前提出的電煤價格并軌方案的長協定價機制并不偏向市場化,反而在走回頭路,在長協合同的時限、具體定價方式、煤電聯動的機制方面,政府干預和審批權力都在加強。
消息人士稱,長協定價將目前一年一簽的電煤合同延長至2年以上,時限在2年~5年。同時,與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相似,長協合同將規定電煤基礎價和變動價,變動價將設置一系列條件,符合條件后由相關方報發改委價格司審批后實行。
此外,煤電聯動被重新提出,聯動控制在煤價10%的變動范圍內,一旦超過將由政府部門出面干預。
可控長協定價
長期以來,煤炭市場以計劃煤和市場煤雙軌運行。前者根據國家計劃指導生產和銷售,由煤炭供需運輸三方一起簽訂合同,其價格受政府管制,明顯低于市場價。后者通過市場方式連接供需,根據市場供需形成價格。
20世紀50年代開始,全國每年舉行一次煤炭訂貨會,煤炭價格基本由原煤炭工業部和國家物價局制定。
1992年后,煤炭市場逐步放開。2002年,國務院決定對電煤試行市場定價,2004年逐步取消電煤政府指導價,鼓勵供需雙方自主協商訂貨。2005年,煤電聯動措施啟動,以不少于六個月為一個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調整電價。
2006年底,煤炭訂貨會改為每年僅一天的供需視頻會議及一周的煤炭合同匯總會,“計劃煤”被“重點合同煤”代替,政府對電煤價格的干預弱化。不過重點合同煤仍是計劃煤,如今合同煤和市場煤雙軌運行,相當于一年期合同。
此次醞釀中的煤炭市場并軌方案,提出煤炭走向長協定價,被業內解讀為或是走向市場化的一步。然而,分析稱,方案是打著長協旗號,不一定走向市場化。
據了解,長協定價有兩個要點:一是合同時限拉長至2~5年,二是以基礎價和變動價約束煤價。
基礎價和變動價根據一套復雜的計算方式得出。變動價可以浮動,但需滿足一系列條件,由相關企業向發改委相關部門提出申請,由后者決定。
上述消息人士分析,醞釀中的并軌方案只是拉長了一年期合同煤時限,通過對基礎價和變動價的控制,價格管理部門加強了干預煤價的能力,這與煤炭市場化背道而馳。以往一年一次的合同煤,在煤炭價格高漲、煤電聯動體制不順的情況下,尚且引發煤電矛盾,政府控制的“長協價”效果如何,更加難說。
煤炭并軌爭議
醞釀中的煤炭并軌方案由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牽頭負責,體改司和價格司參與。電煤并軌方案中,基礎價和變動價的確認,以及未來的價格變動要經過該部門。
據悉,體改司對醞釀中的并軌方案有不同意見。而此前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不急于并軌。發電企業覺得煤價仍有下行空間,最好在煤價穩定后并軌,并提出希望與煤電聯動同步推進。煤炭企業在煤價下滑的大背景下,對并軌有一些期待,但希望堅持煤炭市場化方向,而不是相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煤炭價格在2007年后持續攀升,國家發改委2008年夏天啟動過煤價臨時干預。2008年的“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煤電雙方談判破裂。此后,重點合同電煤價格由供需雙方單獨談判決定。
不過隨后,煤價繼續上漲,發改委去年底對主要港口5500大卡的市場電煤平倉價格實行限價,不得超過800元/噸,但電廠仍然出現了大面積虧損。今年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下滑,煤炭企業叫苦不迭。
煤電聯動2009年后沒有啟動過。此前實踐顯示,煤價高漲時,合同煤的履約率降低。煤價下行時,合同煤又成為煤炭企業的“護身符”。如今,兩種煤價格拉近,雙方都在觀望。
鞏固煤電運“雙軌”?
煤炭并軌方案還針對運輸和煤電聯動作了新的部署。
目前煤炭運輸牽涉到兩個部門:發改委核準運價,鐵道部制定運輸計劃。并軌方案提出,鐵路運輸要重點保障新長協機制的運力,同時加強對電煤運輸的干預,加強監管。上述消息人士稱,這等于讓發改委重拾煤炭市場行政干預的權力。
另外,所有運煤鐵路線都要向相關主管部門匯報運力。這意味著,煤炭企業自建運煤鐵路也納入了政府更嚴厲的監管中。
政府干預能力還延伸到電力領域。新方案重提煤電聯動,與此前5%的浮動相比,此次煤電聯動控制在10%區間內,即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在10%以內,電價實行聯動。與2005年煤電聯動方案不同,新方案中煤價變化幅度超過10%,不再實行煤電聯動,由價格司干預煤、電價格。
可參考的是,從年初至今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價格已經跌去200元左右,跌幅約25%。
就電力行業而言,目前發電廠由發改委核準電價,年發電“計劃內”電量實行核準電價,多發電量以另外的電價被電網收購。
鐵路運輸和電力體制中的“雙軌制”普遍存在,迫切需要改革。一位長期從事煤電研究的人士分析,煤炭并軌方案一旦實施,意味著煤炭市場化走回頭路,并且將運輸、發電廠審核價、計劃發電量等產業鏈串聯起來,客觀上將鞏固整個煤電運產業鏈的“雙軌制”,擴展政府審批權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