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力下餐飲業向何處突圍?
現在是周日的下午兩點鐘,在上海虹口龍之夢的“外婆家”餐廳門前,仍然排著一溜長龍。這個以價廉物美的杭幫菜著稱的餐廳,如此人氣似乎已經見怪不怪。就在同一個購物中心內,同樣門庭若市的餐廳還有“綠茶”。在大眾點評網上,這些餐廳上海各家分店的名下,均有著動輒上千條的點評。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人均60元上下的消費標準。
不過,在看似熱鬧的表象之下,餐飲企業的擴張其實并不順利。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一家高檔餐飲企業剛剛決定,將位于上海徐匯區的一家門店結束營業。其主要原因便是多方因素導致持續虧損,最終只能關門大吉。
中國烹飪協會指出,大型快餐連鎖企業上半年同比增幅維持在10%左右,新門店擴張完成計劃比例僅為20%~30%,本土快餐品牌利潤不及8%。正餐企業借助于食品產業和新產品研發的驅動,增速明顯放緩。
“餐飲行業有個現象,當門店數量擴張到一定規模時,總的利潤收入會下降。”一位資深餐飲業人士稱。
房租蠶食利潤
德勤中國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餐飲企業如今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經營成本高漲、食品安全問題未獲監管、內部控制管理和標準化難度大,以及人力資源匱乏是重要因素。“人力成本和租金是導致企業銷售和管理費用上升的主要原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餐飲企業管理者表示。
“雖然與其他零售行業相比,餐飲業的租金屬于較低,不過在上海,地段好的商場對餐廳也要收取逾10元/平方米/天的租賃費用。”一位專職于商業地產運營的業內人士解釋道。多家房地產代理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在中國,已逐漸成為商業地產主流形態的購物中心物業,其租金保持著持續上漲態勢。
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2012年中期業績報告中稱,已按計劃放慢了快速休閑連鎖餐廳網絡的擴充速度。而作為資本市場新晉之秀的小南國餐飲則認為,新設的中端品牌“南小館”,出于其較低的固定資產投資、較小的樓面面積等各種因素,可“靈活對抗經濟下行造成的壓力”,因此擬適當調整并加快該品牌的開店速度。
具體來看,高緯環球研究部提供的數據稱,北京與上海的租金水平,已分別達到404美元/平方英尺和368美元/平方英尺。
人力成本不堪重負
與此同時,人力成本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人力成本占全部支出的20%是一個警戒線,但在目前,就我們餐廳來說,這部分已經占到了17%~18%。”一位餐飲企業管理者解釋說。
該人士粗略估算了一下,假設一家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段的高端餐飲品牌門店,租金在20元/平方米/天,加上總廚人工支出、裝修費用、職工住宿補貼等各項,一家門店的前期成本就在1500萬元左右。“這筆成本一般需要2~3年才能收回,這也是在客流量較為理想的狀態下。”
根據味千中國的中期報告數據透露,截至2012年6月30日,其“員工成本”一項,由去年同期的3.035億港元,上升至期內的3.761億港元。而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則明確指出,自2011年最低工資政策推行之后,曾為集團內相關員工做出一次性19%的薪酬調升,導致預期全年薪酬負擔將額外增加1.2億港元。
這也不難佐證,在擴充進程中產生的成本支出,也會攤薄門店的經營利潤。一旦產生現金回流不暢的情況,企業只能采取“壯士斷腕”的舉措。
轉型出路
這種狀況下,已有企業開始另辟蹊徑,以期分散風險。唐宮中國在2012年中期報告中提及,計劃拓展作為核心業務的中式餐廳以及“未來收入來源”的快餐休閑餐廳……以期擴大不同餐飲業務的客戶基礎。而原以酒樓業務起家的湘鄂情,則基本確立了酒樓、快餐、團餐、食品加工等四大業務的多業態發展策略。其中,味之都快餐品牌以及龍德華團餐品牌的相繼收購,被市場視為完善其產業鏈的并購舉措。
外婆家掌門人吳國平說,中端市場的剛性需求仍然明顯。“家庭式聚會以及簡餐的形式,消費更是明顯增大。”
不少機構投資者表示,商務高端餐飲市場還會下降,符合市場消費剛性需求的餐飲品牌反而會有增長趨勢。“我很看好走價廉物美路線,并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消費行業。”達泰資本創始合伙人葉衛剛稱。
對吳國平而言,這個星期的“任務”是要在合肥等地開設2家餐廳門店。在這種緊鑼密鼓的動作之下,外婆家的門店數量將擴張至58~60家左右。與此同時,主打寫字樓消費人群的簡餐品牌“速堡”日前也已經正式推向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