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大中城市樓價上漲 一二線回暖三四線疲軟
時近年關,各地樓市升溫趨勢明顯。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1月70個大中城市中有53個住宅銷售價格上漲,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漲幅迅猛,而房價下跌的城市中除溫州外,幾乎全部是濟南、丹東、呼和浩特等三線城市。
自2012年下半年至今,一二線城市樓市強勢回暖之際,三四線樓市卻顯露疲軟,使布局側重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如恒大、碧桂園、雅居樂等業績增長減速,甚至跑輸大勢,在此背景下,保利、金地等大房企的戰略重心重回一二線城市。
三線城市銷售放緩
在一二線城市遭遇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重壓的2011年,三四線城市可謂“風景這邊獨好”,恒大地產憑借布局三四線城市以全年803.9億元迅速躍升至第一軍團。但2012年,增長最快的龍頭則是側重在一線、二線城市布局的保利、中海。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保利地產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了36%,年內將進入千億俱樂部,中海也猛增近30%,而恒大地產銷售額為846.3億元,同比僅增6%,同樣側重在三四線布局的碧桂園僅增6.5%,而雅居樂、恒盛地產等業績更是跑輸大勢,預計難以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業績下滑的房企都輸在了一線城市。”廣東保利地產董事長余英在其實名認證的新浪微博上稱,今年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成交量“出乎意料”滑坡,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成交卻好于2011年。據悉,廣州保利去年銷售額為100億元,今年猛增至2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2012年全國樓市呈現出“一線漲,二線穩,三線跌”的局面,除了以旅游資源為主導的三亞、西雙版納等城市,以及北京環首都周圍以投資拉動的燕郊、香河等地外,大部分依靠當地購買力的三線城市銷售都陷入了階段性放緩。
大房企重回一二線城市
三線城市增長乏力,大型房企的城市投資布局也因時制宜開始轉型,恒大、金地都表示將側重發展二線城市。業內人士表示,從全國樓市的總體份額來看,必然是以數目眾多的二三線城市為重,但大房企在戰略布局上將更側重一線、二線城市。
恒大主席許家印此前對媒體坦言,受調控政策影響,三四線城市營運環境困難,所以集團不得不改變策略,轉戰二線城市。據業內人士介紹,恒大一直是國內利潤率最低的房企,目前恒大在廣州已經開始推出部分毛坯房。
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表示,陽光100定位在二三線城市開發,但可能過早地進入這些城市,錯失了一線城市的機會。
而近期房價反彈的一線城市,同期土地成交也開始走強。“一線的庫存迅速減少,自然要買地補充。”北京一家央企背景的開發商負責人表示,一線城市拿地的機會很少,由于集團對房地產戰略舉棋不定,公司錯失了在一線城市做大的機會,北京等一線城市以后的“玩家”將聚焦于萬科、保利等龍頭房企。
■ 觀點交鋒
三四線城市樓市:陷阱還是餡餅?
經過2010年-2011年的高速增長后,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今年盡顯疲軟,不少曾在各地新城運動中大量囤地的知名房企,目前銷售情況不佳,如星河灣在鄂爾多斯的折戟。新市場看起來是餡餅,但發展后勁不足就很可能是陷阱。
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認為,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普遍存在過剩問題。對此,業內主流觀點認為,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政府近年來大量賣地,市場供應過多,購買力不足,房價自然下跌。
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介紹,今年一二線和三線城市的走勢明顯分化。下半年以來一線城市房價反彈,目前全國一二線城市房價已連漲數月,但三線城市的住宅庫存量仍高于2010年一季度,很多中小城市不僅成交量下跌,房價也低于去年。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高房價下,一二線城市還能聚集國內、省內富有人群的置業需求,但三線城市主要依賴本地人購房,購買力難以為繼,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屋供過于求,新型城鎮化剛提上日程 暫時難以支持再一輪的房地產擴張。
但業內也不乏樂觀之聲。“總體的住房需求還處于增長階段,部分三線城市住宅的供過于求只是暫時困難,會在發展中解決。”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說。
“城鎮化下住房需求趨勢不會改變,如果政策有較好的引導,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表示,三四線城市沒有限購、限貸等調控壓力,未來可通過市場手段實現人口從一二線城市的轉移。
■ 鏈接
何為三四線城市?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馮建強稱,所謂一二三四線城市,是通過城市GDP(總值、增長值)、人口、可支配收入、存款儲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在全國280多個城市中劃分出的公認的城市體系。
目前公認的一線城市僅有4個,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而二三線城市則因為各機構標準不同小有差異。如仲量監測的核心城市中,除了4個一線城市外,二線城市19個,如天津、成都、重慶、沈陽、杭州、溫州等地;三線城市31個,如福州、昆明、長春、哈爾濱、石家莊等城市。
■ 開發商視角
市場分化,房企策略不同
對2012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呈現的“一線漲,二線穩,三線跌”的趨勢,各大房企也因地制宜地調整了城市投資布局。
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此前在深圳表示,一線城市競爭激烈,未來增長最快的應是二線城市,公司會重點布局;而三四線城市分化明顯,一些城市好,一些城市不好,在三四線城市做一定要找一個好城市和一塊好地。
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表示,由于管理和人力的調整,大房企必然在城市布局上取舍,大型開發商一定會搶占“戰略高地”,放棄很多中小城市,未來三四線城市將是小企業存活的最大戰場。
但前瞻網記者了解到,一些三四線城市的中小開發商對未來并不樂觀,一方面土地、建筑成本上漲使得利潤下降,另一方面,面對大型開發商如萬科、恒大的進駐,小開發商的產品、規模、配套都無優勢。
山東三維華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義厚表示,公司正在四線城市濰坊開發一個文化創意小鎮,目前一線、二線城市的地產投資較踴躍,而三四線城市的庫存量和投資環境不太樂觀,即使在城鎮化的預期下,未來投資價值也不高。
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表示,三線城市的地理位置、經濟地位都并非區域中心,很多城市以投資拉動擴張,出現了盲目的新城建設,但三線城市數量眾多,需要區別對待。“挑選三四線城市時,我們首先看當地是否有產業支持,是否出現人口快速進入,以及城市的腹地是否有很強的支持力”,范小沖表示,一些城市完全靠投資、房地產拉動盲目擴張,沒有人口進入,追漲時大家都認為市場有需求,但泡沫總會退去,從而也就導致樓市價格再度飆高。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